1.语文教学设计怎么写
首先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一篇初中语文例子 一【教学思路】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要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正确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从而在诵读中品味作品的深刻内涵,感悟主人公的激情和斗志。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通过预习课文,掌握了基本知识。并且通过网络收集了解了本文的作者资料以及写作背景。
具有较好的基础。但由于每一位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以及自身约束能力不同,在对文章语句赏析与情感把握上面仍然较为生疏,且掌握程度有一定的差距。
四【教学重、难点】 ①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②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五【教学策略】 主要采取多媒体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以及独立思索等方法。既能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又能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学会合作,在共处中求知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媒体:①屈原专题网站 ②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七【课前准备】 学生 ①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了解屈原,了解郭沫。
2.语文课堂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具体的教学设计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
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
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 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3.怎样写语文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尝试、总结。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开发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这要求我们从传统的写教案转变为教学设计,鼓励教师用有创意的教学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有创意的表达。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一要突出语文性,特别是语文新课程强调的新的理念、新的要求的落实,以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要突出课堂特点,使一课一得或多得,一课一新或多新,促使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在课堂,语文能力发展在课堂,语文方法应用在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课堂。
怎样写语文教学设计?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五个内容: ① 教材分析。一般包括语文教学课题的出处、内容、编者意图。 ② 设计理念。突出本课语文教学运用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③ 设计思路。主要指本课语文教学意向、比较宏观的教学过程结构。 ④ 教学流程。指语文教学课堂活动的立体结构,如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方式、特色性的语文内容板快、主题型的语文问题系列、指向性的行动目标和简明的设计说明。这部分一般应该详写。 ⑤ 课后反思。语文教学设计的效果反馈、得失归因分析、改进措施、对教学规律的感悟等。
语文教学设计经常用的几种方法。一、线索引导法。在阅读散文的时候,我们一般用这种方法。二、画面分析法。这种方法用于是由画面组成的文章。三、情境分析法。鉴赏诗歌一般用这种方法。四、细节分析法。小说往往由情节组成。在写的过程中,只有处处注意细节的照应,才能够没有疏忽,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细节是作品艺术之树上的美丽的艺术之花。我们通过分析细节,就可以全面理解作品的人物和内容。五、表演示范法。有些课文是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动作性,我们可以用表演的方法,来对课文进行理解。让学生充分参与。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我们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表演中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一举两得。……
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其目的就是为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态,要强调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到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课堂结构,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他们的思维,将他们的学习引向更为深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的理念有哪些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
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
针对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的审视,确立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
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5.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呢?
一、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新课改精神、新教材特征和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应以下面的新理念作指导:
(一)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讲,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二)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
首先,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也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所决定的。生活对语文犹如空气和阳光,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学习语文,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乃至社会和社会生活观的养成,均须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和生活携手共进,才能使语文课堂引进活水,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的需求融为一体。
二、教学设计的新策略
(一)文本解读——教学设计的前提。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这就是说,教师本人要有对文本的解读、感悟、理解,以及对教学的构想。实际上,教参仅仅是素材、例子、资料库,所以,教师本人要从解读文本入手,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化。
(五)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延伸。
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但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因为,通过反思,教师会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反思,教师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寻求发展,在自身的“失败”中找到出路,在教材的“局限”中谋求进步;通过反思,教师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实施教学行为;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从教学主体、目的和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获得体验,变得更加成熟。所以,反思是教师取得特定实践成就、走向解放和专业自主的工具。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强化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
6.怎么写教案的设计理念
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
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
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7.语文新课程如何写好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要围绕单元专题组织教学,体现整合意识
现在新编的教科书,均是以专题组织单元。比如:有时这一单元中的课文均是描写多彩的春天的;有时单元中的课文全是讲各类家庭生活的;有时这一类单元课文又是写环境保护的……课文内容不同,写作角度不同,但主题却是一样的,或呼吁和平,制止战争;或介绍科学,鼓励创新……为什么专家们要如此编排教科书呢?笔者觉得这样安排,很能够创设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收集、积累资料,扩大学生学习的视野,从不同的视角感受主题,学习不同的写作方法。那么,教师如何把编者的教学意图传递给学生呢?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有对单元中所学课文回顾的环节,小结出课文中与主题相呼应的部分;可以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或学习方式来学习本课,既巩固了所学又体现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在"语文园地"的学习中,更可以通过"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这四个栏目,整合整个单元所学的知识,突出单元重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整体认识和感悟,为写作积累素材。
2.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
低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插图编排得很有讲究,充满了儿童趣味。比如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中"j q x"与"ü"相拼,插图中就出现了象形的"j q x"高兴地与戴着帽子上画有两点图案的"ü"相拥抱,就好似四个小伙伴很久没有见面了,一见面就高兴得不得了,小"ü"高兴得连头上的帽子都掉了。如果引导学生看懂了这幅图,比教给他一个口诀"小ü小ü有礼貌,遇见j q x就脱帽。"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比如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一课中有两幅插图,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后进行对比:小女孩与珍珍有什么不同?尤其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月亮的脸的变化,引发思考:为什么月亮会有这样的变化?从而体会到文章中"孝敬父母"的主题思想。课文插图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你看,专家编者是多么细心呀!这么好的资源,教师怎能浪费呢?
3.教学设计要注意语言积累
现在的语文教学,除了旧有的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归纳外,更注重了语言积累。不光是积累类似于"日积月累"的词语,更要是好词好句,如拟人句、比喻句、叠词、成语……在积累感悟中并由此生发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语言积累的目的是增长见识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什么是最美的语言?不是华丽的词藻,而是能准确表达内心感受的质朴词句。要写出这种句子必须经过学习、感受、锤炼、升华的过程。这一训练过程很长,其中一部分训练就包含在平时课堂的语言积累中。还有一点,有的老师在讲析课文时,过多地注重了人文性,不断地渲染主题思想。在语文教学应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低年级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教学中抓住一些字眼、文眼,进行"精雕细琢"地细节剖析,更能让人体会深刻,学到真正的语文知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语文教学设计理念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