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的甲骨文字怎么写
并不是所有的汉字在甲骨文中能找到对应的,因为相当多的汉字,尤其是形声字,在甲骨文时代还不存在,“魏”字就是其中一个。同样的,甲骨文中有相当数量的字根本没有机会演化成现代汉字,因为它代表的事物在后世根本就没有,或者它没有被借用,也没有衍生其他意义使其继续存留。
比如“王”,作为象形字,他是“钺”这器物的象形,似斧而大,最初他一种武器,后来逐渐成为最高统治者专用武器,由于它大而笨,逐渐失去了其实用价值,成为王者专用的礼器,因此衍生了“王权”、“王位”之意。再接着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不仅是现代,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搞不清楚“王”的本义了,因为这时候“王”字已经为另一个字即“钺”字所代,而且这个取代过程很早,早在商代就已经开始,最先是“戉”,接着人们又发明了形声字“钺”来取代“戉”。
2.关于美术字
美术字(拼音:měi shù zì),是经过加工、美化、装饰而成的文字。
也就是说,是一种运用装饰手法美化文字的一种书写艺术,是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字体整齐、醒目、美观、易认,是开展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横幅标语、黑板报、墙报、会场布置、展览会,以及商品包装和装潢,各类广告、报刊杂志和书籍的装帖上等都离不开美术字。
美术字的种类1、从国度上来分 可分为中文美术字和外文美术字。2、从用途上来分 可分为印刷活体、书籍装帧、环境布置、黑板报、墙报、商业美术、广告、商标等。
3、从形式上来分 可分为平面美术字和立体美术字;或写实美术字和写意美术字。4、从字体上来分 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大类。
美术字的发展过程 人们要关注美术字,了解美术字,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汉字以及汉字及美术字的来历。 人类在有语言的基础上,才产生了文字。
什么是文字?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
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个演变阶段。甲骨文 1899年在河南安阳发现龟甲和兽骨上药铺最早的商代“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
从中可以看出,它起源于图画,并可以在商代以前还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两者合称“甲金文”。
其中,有一些文字与图画一样,我们叫它象形字,十分生动。例如,日、月、山、水、草、木、鱼、鸟(示范略)。
(古代西方埃及、希腊等国家的文字也是由“图画文字--大写字母时代--小写字母时代”发展而来的。例如,A是由牛头发展而来,B是由院子发展而来,K是由草叶发展而来,M由水发展而来,O是由眼发展而来,N是由蛇发展而来,R是由人头发展而来。
)。
石鼓文 后来中国文字又经历了“石鼓文”(刻在石鼓上的文字),属于周代的文字。再后来,在汉代流传的古字书和在墙壁上刻的字,都是古文字,统称“大篆”。
大篆的发展与原来的甲骨文相比,一是线条化,均匀柔和,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趋于整齐,逐渐离开图画原形,打下了方块字的基础。小篆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废止了与秦文不统一的文字,经过李斯等人的收集、整理、简化,产生了统一的文字---小篆。
小篆与大专相比,形体简化了,并把线条化、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看上去整齐协调,十分美观,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示范略) 小篆较大篆有进步,但也有其缺点,那就是用刀刻和用笔写都不方便。
所以,几乎同时也产生了向两边撑开的、成为扁方形的一种文字---隶书。古隶书是由小篆向今隶书过渡的字体,也是古文字向今文字过渡的桥梁。
它的特点是把小篆粗细相等的均匀线条,变成平直而有棱角的横、直、点、撇、挑、捺、勾等笔画,这样用笔书写就方便多了。例如,“田”字用小篆写,外面一个圆加里面一个十字,圆形很难写,古隶书成为平直、方正的“田”字就好写多了。
隶书的出现,同时也放弃了小篆随实物画出来的象形字形体,使秦朝以前的“象形兼表义”的文字转变为“表义兼表音”的文字,并开始定型了这以后二千年老的汉字形体。“古隶”发展到汉代,在平直有棱角的基础上,形成了了公整美观、有波势挑法的“今隶”,它比古隶更发挥了毛笔书写的特点,形成更成熟美观的字体。
由于她的撇捺两个笔画向两边分散,象个“八”字,所以又叫“八分书”(东汉的王次仲较为著名)。正书 楷书 真书也叫正书、楷书。
西汉时开始萌芽,东汉未成熟,魏以后大盛起来。真书是从今隶直接演变而来,形体结构区别不大,只是用笔方法不同:今隶笔画波势挑法,真书笔画平稳;今隶形体结构平直方正,呈八自形的扁方形,而真书为永字形的正方形;今隶字势向外扩张,而真书向里集中,形成了今天的汉字形体。
三国时期的几个真书家还带有隶书的风格,后来东晋的真书家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等人完全摆脱了隶书的风格。印刷字体 到了唐宋时期,经济发达,文字上也出现了“黄金时代”。
特别是十一世纪中叶,毕升发明了“印刷术”(活字印刷)被人们称为“文明之母”。当时的佛经、历书和其他印刷品大为流行,后来先后传入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埃及以及欧洲。
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初步的“横轻直重,阅读醒目”的印刷字体。北宋时期雕版印书通用的“结构方正、均匀”的印刷字体,人们称为“宋体字”。
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宋体字 到了明代,又从宋体字演变为“横轻直重,字形方正”的明体字(如,官职衔牌、灯笼、告示私人地界勒石、祠堂神主牌等都采用此字体)。
由于这种字体横平竖直,易于雕刻,且倾慕,易阅读,故广泛使用。直到今天,也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印刷字体,仍称“宋体字”也叫“铅体字”。
后来,人们逐步用毛笔仿写宋体字,便出现了仿宋体,也有人称仿宋为“新宋”,原来的铅字体为“老宋”。草书 草书是快速书写和不断简化而自然产生的。
每种字体都有在民间产。
3.巍字行书怎么写
一、巍字行书写法如下:
二、释义:
(形声。从山,魏声。本义:高大) 同本义
又如:巍科(高级的科举高试);巍廓(高大开阔);巍耸(高耸);巍蟠(高大而盘曲);巍崇(高大);巍张(高大宽阔);巍峻(高峻);巍冠(高冠);巍奕(高大);巍怪(高大奇特)
三、巍的部首:山
四、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五、造字法:形声;从山、魏声
六、异体字:魏
七、相关组词:
巍峨 巍然 巍巍 岿巍 崔巍 高巍 巍丽 峞巍 巍廓 巍焕 嵬巍 巍崇 巍昂 巍卬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魏”是“巍”的异体字。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垂落、掉落。巍,金文
(山)
(委垂落、掉落)
(鬼,诡秘),表示山岩高耸欲坠、山形怪异诡秘,令人畏惧。造字本义:形容词,山岩高耸欲坠、山形怪异诡秘,令人畏惧。
文言版《说文解字》:巍,高也。从嵬,委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巍,山峰高耸。字形采用“嵬”作边旁,采用“委”作声旁。
二、词组释义:
1、巍冠[wēi guān]
高冠。
2、颤巍[chàn wēi]
形容物体振动,颤动。
3、巍奕[wēi yì]
高大。
4、巍峻[wēi jùn]
高峻。
5、巍科[wēi kē]
犹高第。古代称科举考试名次在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