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课稿如何写
评课的方法: 1、评课的三个阶段 (1)评课前的准备: 课程标准要熟练;对教材要有很好的理解;了解相关的理论。
(2)课堂的观察——观察教师、学生的活动 (3)课后的分析交流: 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听课的四要素: 看:师生的活动。
听:教师的语言 记:运用规范的符号纪录,便于分析、统计。 想: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结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师板书;学生活动。
3、评课五不要: 不要挖苦讽刺;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以个人的倾向品评;不要居高临下、趾高气扬;不要信口开河; 4、评课三为主: 要以肯定成绩为主;要以帮助提高为主;要以鼓励改革为主; 5、评课的两个突出: 突出重点;突出特点 6、评课的五个关注点: 研讨课:围绕研讨,关注未来。要谈建议、主张,少说定型之言。
示范课:关注闪光点,以介绍新思想、新思路为主,多说优点少说缺点。 交流课:提自己的看法时,多一些商量,少一些武断,关注点在——互动。
调研课:注重观察分析,多谈现象,关注原因。 检查课:评价的目标,多量化少笼统,关注点在综合性。
2.如何写评课稿
一、评课的三个阶段(1)评课前的准备:课程标准要熟练;对教材要有很好的理解;了解相关的理论。
(2)课堂的观察——观察教师、学生的活动(3)课后的分析交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二、听课的四要素:看:师生的活动。
听:教师的语言。记:运用规范的符号纪录,便于分析、统计。
想: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结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师板书;学生活动。三、评课五不要:不要挖苦讽刺;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以个人的倾向品评;不要居高临下、趾高气扬;不要信口开河。
四、评课三为主:要以肯定成绩为主;要以帮助提高为主;要以鼓励改革为主。五、评课的两个突出:突出重点;突出特点。
六、评课的五个关注点:研讨课:围绕研讨,关注未来。要谈建议、主张,少说定型之言。
示范课:关注闪光点,以介绍新思想、新思路为主,多说优点少说缺点。交流课:提自己的看法时,多一些商量,少一些武断,关注点在——互动。
调研课:注重观察分析,多谈现象,关注原因。检查课:评价的目标,多量化少笼统,关注点在综合性。
3.【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 评课袁吉飞:《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短文,以“我”为主人公,通过自述导出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现象.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知道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听了茹茉莉老师执教的录像课《我是什么》后,我想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该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因为好的提问,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引领孩子们在知识的王国了遨游.茹老师在这堂课上,就很好的阐释了这一点.茹老师善于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教学的一开始,谈话揭题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以前我们学过《雨点儿》,大屏幕出示句子:无数雨点儿从云层里飘落下来.还学过《雪孩子》他为了救火中的小白兔,变成了什么?出示句子,读一读.你看雪融化就可以变成云,云里落下雨,他们多么奇妙啊.其实你学了今天的课文,就会明白了.在教学前,把要学习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让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使孩子们迫切想知道是怎么回事,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周艳:本节课茹老师很好地处理了语言文字和自然常识知识之间的关系,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很多地方设计巧妙.如把生字教学和自然常识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水的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又通过教师的板画小结,讲清了水的变化过程.但在教学“白云、乌云、彩霞”的知识时,茹老师提了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这个问题和课文的内容没有关系,因此失去了提问的有效性,建议茹老师把这一部分的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起来,告诉学生穿白衣服的是白云,穿黑衣服的是乌云,穿红衣服的是朝霞和晚霞.汪万霞:茹老师在这节课中善于用提问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茹老师就是用巧妙的提问来吸引学习注意力.如在教学生字较为集中的一个自然段,为了让孩子们能把课文读通顺,教师先把生字组成的词语出现在水娃娃的身上,对孩子们说:“只要你读正确了,它就会变魔术.”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出来,于是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识生字的活动.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毛裕春:《我是什么》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茹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每句话,茹老师都在不着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这一句时,茹老师先问学生你喜欢什么云?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不管什么云,它都有一种独特的美,最后让学生美美的读读句子,把那种变化的美读出来,朗读指导非常细致.在指导“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这一句时,茹老师先让学生想像,如果你变成了雨,你想落到哪里?再让学生体会落到不同的地方心情是不一样的,最后让学生怀着自己的那份心情读一读,通过极具个性化的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茹老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张微素:茹老师的《我是什么》以尊重科学性为前提,感受语言、品味语言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把科学素材培养同诗意语言感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如何把握科普文的教学提供了范例.利用熟知的信息激起探求新知的兴趣:课始,教师有意识地出示已学过的课文《雨点儿》和《雪孩子》中的有关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既了解“云、雨、雪”之间的亲密关系,又为新课学习做好了非常有效的铺垫.利用识字小图片随文识字既新奇又有效:当学生初读到第四段的时候,教师出世投影,让学生拼拼读读,在此基础上,认读卡片“暴躁”,读完后变成了图片“小雨点”,然后又依次认读了“庄稼”、“灌溉”、“淹没”等词,一一变成白云、雪花、雹子.这样新奇的手段,使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了解了水的变化,更为后来的教学做了精心的铺垫.利用朗读、板画和自然场景提升科学和语文素养:在学习写云的句子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什么颜色的云,“云是那样美,我们都很喜欢,谁能读出这种变化的美?”通过这样的导语,既告诉了学生朗读的技巧,又感受了大自然神奇的美.在读“雹子”这句话时,让学生看画面体会雹子的危害,体会“打”的厉害,而读“雪“这句时又要学生读出轻飘飘的感觉,通过动作引导学生读懂句子,读出感情.老师的称赞,更为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十分投入.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又巧用板画,让学生了解水不断地循环变化的特点.在教学中,茹老师艺术地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亲历水的各种变化,品味语言描述的特色,提升朗读感悟的层次,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听她的课,如。
4.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 评课袁吉飞:《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短文,以“我”为主人公,通过自述导出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现象。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知道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听了茹茉莉老师执教的录像课《我是什么》后,我想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该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因为好的提问,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引领孩子们在知识的王国了遨游。
茹老师在这堂课上,就很好的阐释了这一点。茹老师善于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教学的一开始,谈话揭题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以前我们学过《雨点儿》,大屏幕出示句子:无数雨点儿从云层里飘落下来。还学过《雪孩子》他为了救火中的小白兔,变成了什么?出示句子,读一读。
你看雪融化就可以变成云,云里落下雨,他们多么奇妙啊。其实你学了今天的课文,就会明白了。
在教学前,把要学习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让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使孩子们迫切想知道是怎么回事,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周艳:本节课茹老师很好地处理了语言文字和自然常识知识之间的关系,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很多地方设计巧妙。
如把生字教学和自然常识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水的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又通过教师的板画小结,讲清了水的变化过程。但在教学“白云、乌云、彩霞”的知识时,茹老师提了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这个问题和课文的内容没有关系,因此失去了提问的有效性,建议茹老师把这一部分的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起来,告诉学生穿白衣服的是白云,穿黑衣服的是乌云,穿红衣服的是朝霞和晚霞。
汪万霞:茹老师在这节课中善于用提问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
茹老师就是用巧妙的提问来吸引学习注意力。如在教学生字较为集中的一个自然段,为了让孩子们能把课文读通顺,教师先把生字组成的词语出现在水娃娃的身上,对孩子们说:“只要你读正确了,它就会变魔术。”
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出来,于是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识生字的活动。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毛裕春:《我是什么》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
茹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每句话,茹老师都在不着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这一句时,茹老师先问学生你喜欢什么云?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不管什么云,它都有一种独特的美,最后让学生美美的读读句子,把那种变化的美读出来,朗读指导非常细致。
在指导“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这一句时,茹老师先让学生想像,如果你变成了雨,你想落到哪里?再让学生体会落到不同的地方心情是不一样的,最后让学生怀着自己的那份心情读一读,通过极具个性化的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茹老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
张微素:茹老师的《我是什么》以尊重科学性为前提,感受语言、品味语言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把科学素材培养同诗意语言感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如何把握科普文的教学提供了范例。利用熟知的信息激起探求新知的兴趣:课始,教师有意识地出示已学过的课文《雨点儿》和《雪孩子》中的有关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既了解“云、雨、雪”之间的亲密关系,又为新课学习做好了非常有效的铺垫。
利用识字小图片随文识字既新奇又有效:当学生初读到第四段的时候,教师出世投影,让学生拼拼读读,在此基础上,认读卡片“暴躁”,读完后变成了图片“小雨点”,然后又依次认读了“庄稼”、“灌溉”、“淹没”等词,一一变成白云、雪花、雹子。这样新奇的手段,使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了解了水的变化,更为后来的教学做了精心的铺垫。
利用朗读、板画和自然场景提升科学和语文素养:在学习写云的句子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什么颜色的云,“云是那样美,我们都很喜欢,谁能读出这种变化的美?”通过这样的导语,既告诉了学生朗读的技巧,又感受了大自然神奇的美。在读“雹子”这句话时,让学生看画面体会雹子的危害,体会“打”的厉害,而读“雪“这句时又要学生读出轻飘飘的感觉,通过动作引导学生读懂句子,读出感情。
老师的称赞,更为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十分投入。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又巧用板画,让学生了解水不断地循环变化的特点。
在教学中,茹老师艺术地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亲历水的各种变化,品味语言描述的特色,提升朗。
5.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评课怎样写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学性说明文,文章的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是紧跟时代步伐,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科学,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之强大.上课的老师根据这一情感目标,再结合课标中所指出的这一年段的教学目标,制定了自己的三维目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堂扎实、自主的语文课. 一、自主识字,扎实记词. 执教的老师很重视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理解词语的习惯.在理解课题中“呼风唤雨”一词时,老师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初读课文后的字词检查中,老师非常重视用词和对词语的理解,做到字、词、义三结合的训练方式.首先认读本文中难读难懂的词语,再进行理解.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课堂成为生生、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查找工具书或者在原有的认知上饶有兴趣地解释一个个词语.老师根据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情况进行删减和补充,“程控电话、互联网、农耕社会”这些词语的理解并不是单调地讲解,而是结合图例,感性认识促进理解. 在理解、积累课内词语后,老师又例出部分词语,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一开始,我觉得这一环节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上课的老师并不是像一年级那样开火车或是一一指读,而根据学情进行小组和读,然后扩词,有效地积累了词语量. 二、以读促理解 听了这堂课,我觉得这个班级的学生班底相当不错,但是老师还是肯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阶段性目标明确. 【2】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曾经听过陈俊老师的语文公开课《一次成功的实验》,让我感觉既像一堂科学课又像一堂综合实践课,怎么都闻不到语文味.那时候的陈俊老师像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鹰,在蓝天上扑腾学飞.一年后再听她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成语---“刮目相看”.陈俊老师讲授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充满激qing地歌颂20世纪,开篇便用“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点明中心、总起全文.紧接着,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明是人类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对比的方法,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细致阐述:20世纪将幻想变为现实,百年间的改变胜过了百万年的总和.最后,通过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文章各段落间内在联系非常密切.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一、导入课堂新颖自然.陈俊老师运用了最新时事政治------“嫦娥一号”的成功奔月,让学生感受到20世纪的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人类现在正处于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扎实严谨的常态课堂——评杨小军《呼风唤雨的世纪》本学期,我有幸成为杨小军老师的教学搭档.因为他之前是教高中语文的,在教学上有更多前瞻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让我获益良多.而我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给了他一些建议和意见,让他更快适应小学的教学.第一次新进教师展示课,他执教的《巨人的花园》,那样充满奇幻色彩的课堂,孩子们精彩的想象语言和优美的琅琅书声,让人印象深刻.第二次新进教师展示课,他独辟蹊径,把一堂扎实严谨的常态课堂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杨小军老师讲授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充满激qing地歌颂20世纪,开篇便用“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点明中心、总起全文.紧接着,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明是人类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发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对比的方法,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细致阐述:20世纪将幻想变为现实,百年间的改变胜过了百万年的总和.最后,通过第五自然段进行总结.文章各段落间内在联系非常密切.文章的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是紧跟时代步伐,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科学,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之强大.杨老师根据这一情感目标,再结合课标中所指出的这一年段的教学目标,制定了自己的三维目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堂扎实、自主的语文课. 一、自主识字,扎实记词. 杨老师很重视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理解词语的习惯.在理解课题中“呼风唤雨”一词时,杨老师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初读课文后的字词检查中,杨老师非常重视用词和对词语的理解,做到字、词、义三结合的训练方式.首先认读本文中难读难懂的词语,再进行理解.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杨老师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课堂成为生生、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查找工具书或者在原有的认知上饶有兴趣地解释一个个词语.杨老师根据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情况进行删减和补充,“程控电话、互联网、农耕社会”这些词语的理解并不是单调地讲解,而是结合图例,感性认识促进理解. 在理解、积累课内词语后,杨老师又列出部分词语,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一开始,我觉得这一环节是没有必要的,但是杨老师并不是像一年级那样开火车或是一一指读,而根据学情进行小组和读,然后扩词,有效地积累了词语量,这就很好地把握了。
6.听课评价怎么写及范例
课堂听课评价
课堂听课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结构、学生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等几方面阐明这节课的得失,既要有观点,又要有依据,要体现这节课的“质”,为了突出重点,一般不作面面俱到的评价,而是选择比较有意义的、有典型性的方面作点评。评价还要从建议的角度,指出可供选择的改进做法。
通过听课进行课堂研讨活动,对提高和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而如何写好听课记录既是评课的一手资料,也是进行教学研究的依据。写好听课记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记时间分配。在听课过程中,对各部分的教学步骤分别占用多长时间要做好记录。因为通过时间记录可以判定该堂课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二、记语言评价。讲解语言是否规范、条理、生动、形象,有无明显的口误;课堂即时评价是否及时到位,能否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记师生活动。教师如何参与教学活动,有效解决课堂偶发事件,及时解决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这样能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和活动,始终处在积极学习的状态。
教师的示范是否正确合理,这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所以一定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认真做好教学记录。
四、记组织教学环节。要记好整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如何组织各部分教学、导入新课、复习巩固等,完成新授课如何分组练习,分几个层次让学生逐步掌握技能等。能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接受等学习方式来选择、确定教学方式以及教法手段。
五、记教学组织方式。认真记录讲课人如何组织教学、分组轮换的形式,学生练习次数,怎样导入新课、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如何承接过渡等。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主题明确,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确保一节课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围绕整体教学目标,简单实用。
六、记场地布置。
如果认为场地布置科学合理、安全,器材做到一物多用,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发挥现有体育场地器材的多种功能与作用,可以把主要安排形式记下来。
另外还要把自己当时尚不能理解、判定的问题先记下来,虚心向他人请教。做到这几个方面,博采众长,做好听课记录,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板书和学生演练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练习时,以思考为主等。
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基本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了听课者的品德、态度、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要从听课中真正学点东西,听课记录至关重要,听课既是记录教师的成长录,也是记录自己的成长,真正把课听好,把课记好,再加上自己的反思,天长日久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