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样供佛、念佛、回向如法吗
问:把房间一开为二,在四桶柜面上装个佛龛,正中供奉西方三圣佛像,右边观音佛,左边地藏王像。佛前放电烛三支,电香炉一个,再前,放檀香炉。香炉、清水用一个自动制,每天早晨四点半到六点半,下午五点到七点,把念佛机及诸香等齐开着。烧檀香及上一支清香,先念净口身业真言、香赞、释迦牟尼佛号三称、开经偈、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念《佛说阿弥陀经》一本,念六字洪名五千声,完毕念回向偈,这样如法吗?
答:可以,在都市里面居住,环境受限制,所以我们对于佛的这些形式上的供养可以省略,不要这么麻烦。我们看印光老法师的关房,诸位有机会到中国大陆旅游,可以到灵岩山去看看,他的关房现在开放,供给人参观。关房里面老法师的念佛堂,很小,他一个人用,一张桌子,一尊佛像,佛像后面他老人家写了一个大字,“死”,天天想着这个字。供奉得非常简单,一个香炉,一杯净水,其他的什么都没有。所以,一个人修行是愈简单愈好。
供养具都是表法的,这个一定要懂得。燃烧灯,灯最好是用油灯、蜡烛,很明显你能看出来,你用的香用电点的,蜡烛也用电点的,这是形式,表法不容易看到。蜡烛你看愈烧愈短,代表什么?燃烧自己,照耀别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牺牲奉献,我要舍己为人,取这个意思,这个蜡烛烧得才有意思,提高你自己警觉。我今天一天为别人服务,是不是尽心尽力,是不是像蜡烛一样?油灯也是表这个意思。香代表戒定慧,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它都是表法的。懂得这个意思,再提醒自己,我们今天一天要依教奉行,取这个意思。念一遍《弥陀经》,念五千声佛号,很好。这是我们自己在家学佛不能不知道的。
2.平时念佛时,如何做回向
阿弥陀佛!
一切经文后都有回向文。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壮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普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或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或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或家中有病人,或自已都可回向,不过要念出回向给某人的名字,最后还是要回向给极乐世界。
3.学佛怎样做回向
感恩师父.明白了,我们要将所修功德,回小向大,回因向果,回自向他,圆满所愿!也查阅了印祖的开示,现贴上来,供同修学习.念佛怎样回向?(来自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题)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
然回向祗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
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若夫依仪诵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
(增广文钞卷一三七之五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此,彼功课为彼,亦非不可。
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方为与三种回向相合。三种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
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增广文钞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九)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诵种种各功德,若任所作,则随得各种之人天福报。今将所作功德得人天福报之因,回转归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作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将来究竟成佛之果。
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见其有决定不随世情之意。
用一向字,便见其有决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谓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
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
所作功德,生灭事也。回而向不生不灭之实相妙理。
所作功德,原属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众生。
即发愿立誓,决定所趋之名词耳。有三种义,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
此即回事向理之义。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
此即回因向果之义。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此即回自向他之义。回向之义,大矣哉。
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
若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别有所期,亦必须又复回向净土也。
(文钞三编卷二复愚僧居士书)。
4.这样供佛、念佛、回向如法吗
问:把房间一开为二,在四桶柜面上装个佛龛,正中供奉西方三圣佛像,右边观音佛,左边地藏王像。
佛前放电烛三支,电香炉一个,再前,放檀香炉。香炉、清水用一个自动制,每天早晨四点半到六点半,下午五点到七点,把念佛机及诸香等齐开着。
烧檀香及上一支清香,先念净口身业真言、香赞、释迦牟尼佛号三称、开经偈、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念《佛说阿弥陀经》一本,念六字洪名五千声,完毕念回向偈,这样如法吗? 答:可以,在都市里面居住,环境受限制,所以我们对于佛的这些形式上的供养可以省略,不要这么麻烦。我们看印光老法师的关房,诸位有机会到中国大陆旅游,可以到灵岩山去看看,他的关房现在开放,供给人参观。
关房里面老法师的念佛堂,很小,他一个人用,一张桌子,一尊佛像,佛像后面他老人家写了一个大字,“死”,天天想着这个字。供奉得非常简单,一个香炉,一杯净水,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所以,一个人修行是愈简单愈好。 供养具都是表法的,这个一定要懂得。
燃烧灯,灯最好是用油灯、蜡烛,很明显你能看出来,你用的香用电点的,蜡烛也用电点的,这是形式,表法不容易看到。蜡烛你看愈烧愈短,代表什么?燃烧自己,照耀别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牺牲奉献,我要舍己为人,取这个意思,这个蜡烛烧得才有意思,提高你自己警觉。
我今天一天为别人服务,是不是尽心尽力,是不是像蜡烛一样?油灯也是表这个意思。香代表戒定慧,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它都是表法的。
懂得这个意思,再提醒自己,我们今天一天要依教奉行,取这个意思。念一遍《弥陀经》,念五千声佛号,很好。
这是我们自己在家学佛不能不知道的。
5.供灯前怎么说回向
一切众生所。
修慈身行。修慈口行。
修慈意行。所有功德果报。
悉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明天。
菩萨作如是回向者。是为菩萨少修善本获大果报。
多作功德福报无量。(佛说甚深大回向经)大集譬喻王经奢利弗。
于世间出世间法中。诸佛世尊最是第一巧胜智慧。
奢利弗。是故诸佛世尊。
赞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
此是无上回向。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见是义故。
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皆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团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八十八佛回向文)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地藏经)《妙法莲华经》中的回向。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以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净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随自愿。可看原经,了解一些回向义。
随喜供灯。
6.请教下活着的人为亡人供灯要怎么写回向
亲,所有的回向文基本上大同小异的。
回向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所谓“回向”,就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很多人对回向不理解,老以为我这一样东西本来是我的,结果给了别人,那岂不是我越来越少了?其实这是世俗对回向的理解错误。回向的真正的原理就如手拿一根蜡炬去引燃其它的蜡烛,不但原来的蜡烛本身的光亮未曾减弱,反而和其它蜡烛的光光相照,而室内更为光明、更为明亮。
7.如何回向
通俗解释起来,涵义近似于祈祷、祝福。回向即是“回己善根,有所趋向”,将所造善根力集中加于某目的,使之尽快得以实现。
根据国际君友会佛教典藏,记载回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词,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门。回向,梵语Parināma,又作转向、施向。
《大乘义章》卷九云:“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即希望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予他者,并以己之功德而期他者皆成佛果,回向于佛道。通俗地说就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
扩展资料:
冤亲债主没有佛经依据,按其如今的流行义应当划归外道见解,因为佛经中关于祈福、消业的经论只提倡向佛、菩萨祈求,从不提倡找恶道众生,更别谈出于祈福消灾必须为恶道消业了。
回向的真正意识是志向、立志、希望、志于等,是心理的愿望,不是赠送东西。
《楞严经》中阿难说自己曾希望如来能送他什么好轻松成佛,但在佛的开导下明白了必须自己修行。功德是无法赠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回向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回向
8.什么是回向 如何回向
这个是从以前的百度知道里授到的你可以看看这位师兄已经列举的很详细了 1.回向文的意义 如幻居士讲述●摘录明伦杂志 在早晚两堂功课,或念佛、诵经等佛事后,将所有功德回向出去,所念的回向文有——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八句文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回向文深层的意义何在,有待进一步研究。
回向二字,对学佛修道的人非常重要,华严经普贤菩萨有十大行愿,最后第十行愿就是普皆回向,什麽是回向呢?无论做什麽善事,或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是万德洪名,具备有万种功德,我们念佛后,将无量无边大大小小的功德收摄起来,朝向一定的目标送出去,这称为回向。关於回向在华严经上有详细的分析解释,总共有四种意义。
(一)回因向果 一切事有因必有果,如播稻种於田土中是因,将来成长为稻谷是果,念佛修行的人,念佛就是因,是希望命终以后有个好结果,不再轮回六道。一般不知学佛修道的人,平时胡乱作为,等到命终时,茫然不知投生到何处。
所以念佛修行的人,心较安定,因为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有一个大目标存在,无论在家或出社会,守住本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希望将来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当我们做种种善事时,要将功德收摄起来,向西方净土送出去,念佛或行一切善事,都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结果而做,如此回向称为回因向果。
(二)回小向大 平时行善做功德,一般人不知回向,将来只得小福报,小善因得小善果,大善因得大善果。回小向大是指行善做功德,不企求人间的福报,而将它回向西方极乐净土,这是念佛行善的第一层目的。
第二层目的是为了能真正快速成就佛果,这是大结果。什麽小因能成大果呢?在佛法有大乘小乘之分,小乘阿罗汉为自己了生死,不愿度化众生,大乘则发菩提心, 不仅自度而且度他,念佛做一切功德是为了自度度他发菩提心,发的心量大,念佛行善的功德就变大了。
(三)回自向他 自即自己,将一切善的功德全数回向他,他指法界众生。在四十二章经佛作一比喻曰「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可见自己手中的烛火传送到他人手中,使各处大放光明,如此功德非但未减少,反而加倍的增长。所以念回向文必须真心至诚回向给一切众生,功德才能无限制的增加。
(四)回事向理 佛法将万事万物分为「事」「理」两方面,一、事,事相指看得见的一切事物。二、理,道理指只能体会、说明而看不到的道理。
深一层的道理即是理性,宇宙问的万事万物是如何来的,总源头在何处,这就是理性,万法唯心造,万法都是我们的心性变造出来的,真如本性虽看不到,摸不着,但却是存在的,依华严经的解释,万事万物是心性所变造的,故万法和心性是合为一体的,万法既然是心性所变造的,其本体即是真如本性。 我们所见到的事物,若不被外面的现相所执着,我们就能直接悟到事物的本体心性,故华严经中的四种无碍,最根本的是事理无碍,看得见的事相和看不见的理性是相同的。
但一般人只看到外表的事相,却看不到真正的理性,无法体会万事万物皆是因缘所生的,是无自性的;如能悟到万事万物是空性的,就是事理无碍。回事向理,是希望将一切事相的功德回向到真如本性,如能体悟到真如本性即成佛了。
修净土的人,若能对所作的一切功德不执着,又能将它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如此即回事向理。 以上是四种回向的意义,我们作回向时能存此四种心,即能真正达到回向的作用,再来解释平常通用的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愿将一切善功德,回向庄严佛净土。真正的庄严,是在念佛时以至诚恳切的心,无一丝妄念,念到一心不乱,此时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修行最重要是修心,将过去一切妄念渐渐收摄起来,变成与佛相同,心如此庄严才是真正的庄严,将此心的庄严回向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此即「回事向理」。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这二句属「回自向他」,他指四重恩、父母恩、众生恩、政治领袖恩及三宝恩。
又将一切功德回向三恶道的众生:畜生、饿鬼、地狱,使他们能速速远离痛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这二句属「回小向大」,是指如有亲耳听闻的一切众生,全数都发出菩提心,上求下化,最后成就佛道。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希望尽此世的业报身后,与其他九法界的众生,同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回因向果」。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这是末了结归皈敬三宝,三句分别为佛宝、僧宝与法宝。
须知,一切佛家的法事,皆因三宝加持力而得成就;例如受戒时,即在皈依三宝的羯磨中得戒,可见其重要性。有些人不懂这个道理,为了标新立异,故意将这三句省略,那是不大好的。
以上简单介绍回向文的意义,希望大家都能以至诚恳切的心念回向文,期能真正得到回向的利益。 2.回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回向 作者:佚名 我们先提一个问题:一个人,今世有福报,按因果原理,他肯定前世做过布施。
那他前世有做布施,今世为什么不再做布施呢?不做布施不要紧,还用他的福报去做恶事,去。
9.施食后怎么回向,具体事件回向
施食回向,与诵经等功德回向都是一样。网上有很多种种回向文。
常用的回向文,在很多经书之后也都有,可以参考。
比如,我在施食事经常如下回向。
施食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有情,
速往无量无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何般若波罗密
愿以此功德,
全部回向法界一切众生,
愿一切众生放下执着妄想,
早日往生西方净土,发愿乘愿再来,救度更多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