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古迹的游记有什么写法注意
游记 简述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游。也就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的记录。在这里,游的含义有多种: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在现当代文学中,游记被赋予了历史与人文内涵,其中以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韩晗的《大国小城》最为代表。 [编辑本段]游记的分类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记游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所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 [编辑本段]写作方法 不论是哪一种游记,在写作时都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游记中的线索 有人说,写文章如同串珠,没有一根线索将其中各个要素联结起来,这篇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或者杂乱无章。写游记更是这样,一定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这条线索也可以说是写作的顺序。 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顺序可能就是行踪了。即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比如一篇参观动物园的游记,就可以按照参观的顺序一一记述。此外,还有以景物的组织关系、方位关系等作为记游的线索的。我们建议大家初学写游记时,一定要用一定的线索来组织文章,以求在一开始就养成条理清晰的写作习惯。 2、游记中的主体 主体指的事做这件事的人或集体。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体。在游记的写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与说明文或写景散文差不多了。对游记中主体的点明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开始就点明,比如在一篇游记的开始,一位作者就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北京大学",点明游记的主体是"我们班的同学和李老师”;此外,游记的主体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出场,也可以在文章结尾指出。 3、游记中的写景 对景物的描写也是游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主体,景是客体。游记中的写景,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如一位同学写一篇游览长城的文章,就分别着重对长城的古老壮观与周围干净整洁的景区环境进行了描写,将景物描写与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主题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4、游记中的地点 在写游记时,一定要注意说明游览或参观的地点,比如海洋馆、大草原、科技馆等。 5、记游要分清主次 游记虽然是对游览过程的记录,但却不是面面俱到的记录。我曾看到过一位大学生写的游记,从早上起床写起,然后写怎样吃早饭、怎样出门坐车、路上都见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一一写到,一直到最后怎样回到了家里。一篇游记,写了上万字。却没有任何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这样的写作不是游记,而是流水帐,是没有人愿意读下去的。 游记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体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点描写,其它的则应该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略去不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主题突出,玲珑有致。
2.游记怎么写
如以下这篇; 也许是因为生长在天府之国的缘故,对巴蜀文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瞻仰巴蜀古迹,总是让我感慨良多。 就像都江堰不同于长城一样,巴蜀文化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三千多年的日子灰飞烟灭,只在故地留下了点点滴滴的痕迹,它们提醒着人们古蜀国曾经的灿烂与辉煌。一 杜甫草堂 “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说到巴蜀文化,不能不提到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流寓蜀地栖身于此。尽管当年“床头屋漏无干处”的小茅屋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今天走进几经修葺的杜甫草堂纪念馆,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其作为中国文学史圣地之一的深厚底蕴,一种流淌于苍劲的古柏和青翠的新竹之间的诗意。 在草堂,杜甫度过了一段平静安定的日子,留下了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在内的二百四十多首著名诗篇。 漫步草堂,总是被其幽深的气息感染,古杉古柏里积淀着巴蜀文化的精髓。二 三苏祠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蜀中文化名城眉山走出了苏洵、苏轼、苏辙三大文学家,那里古迹累累,人才济济,陆游的“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该是再好不过的评价了。三苏是巴蜀文化的骄傲,他们不朽的篇章使巴蜀文化更加璀璨,他们在中国文坛举足轻重的地位造就了巴蜀文化的绵延不绝。 三苏祠里有历史留下的沧桑气味,也有一种春去秋来的惆怅;有那个动荡王朝烙下的印迹,也有千百年来的岁月更替。 “一时之杰,百世所宗。”或许我们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三苏,才有了今天巴蜀文化的深刻。三 三星堆 最难忘怀的还是三星堆,那段遥远的文化,凝聚着久远的巴蜀文化的细腻与精致。 它是四川地区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早期的文化遗址,夯土而成的城墙、规模宏大的祭祀坑、林林总总的青铜器、班驳残存的丝制品……我总是找不到字眼来给它以恰当的形容,因为每当我走到它身边就会被带走。 回望历史长河,烟波浩淼。也许曾经争战激烈,也许曾经五风十雨,谁知道呢。历史在岁月里显得可望而不可及。我总是天真地认为,后来的刘备建蜀,得以与强大的魏、吴三足鼎立,靠的就是这样渊源流长的文化的润泽。 瞻仰古迹,就好象雾里望月。 那些曾有的星空早已不再,历史的谜团成为今天的我们破译不了的密码,让人觉得怅然,也添了几分神秘。三星堆、杜甫草堂、三苏祠……曾经的痕迹一个个地远我们而去,留下来的,成为古迹。透过其中斑驳的色彩,我们有幸窥到的是巴蜀文化恢弘绚烂的点滴。 如果说四川盆地是一个宝盆,那么,成都平原就是盆底的宝,带着历史遗留下的气息展现着一个遥远、美丽、充满想象的世界,给今天的我们。
3.游记怎么写
教你怎样写游记 重点是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思想感情 。
写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其一,观之有序,言之有序。写参观游览一类的文章,必须有一定的空间顺序,而这种顺序又往往和作者观察的顺序一致起来,因此,只有观之有序,才能言之有序。
我们可以大致掌握以下常见的顺序: <1>以游踪为序。游览的顺序就是文章的顺序。
<2>以方位变化为序。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先中间后四周,先四周后中间地观察,按照观察的顺序布局全篇文章。
<3>以景物的类别为序。我们参观游览一个地方,在大范围内又有各种不同类别的景物。
例如:到了郊外,可以先看田野,再看山峦,最后看河流;到了荒原,可以先看天空,再看原野,最后看牛羊 其二,抓住特点,描写具体。参观游览一个地方,所见所闻很多,如果什么都想写,就什么也写不好。
只有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才能写得准确、生动、具体、形象。那么,抓住景物哪些特点呢? <1>色彩特点。
景物的颜色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颜色,即使是同一种景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位置,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2>形态特点。
景物的不同形状和姿态,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例:白杨直立挺拔,表现出坚强不屈的精神;柳树轻柔,婀娜多姿,表现出它柔韧的性格;松树迎寒风挺立,战霜雪苍绿,表现出倔强的品格;老槐树像撑开的大绿伞,在炎热的酷夏安抚着大汗淋漓的人们,表现出它温和的天性 可见,抓住景物形态特点,既可表现形,又可体现神。
<3>动静特点。一切景物都处于自然之中,有时处于静态,有时处于动态,有时处于静动变化之中。
因此,我们要抓住景物的动静写出景物的特点。 其三,寄情于景,主题鲜明。
景物本身无情,但是,人是有感情的。同学们,当你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游玩时,你会觉得天比平时蓝,花比平日红,草比平日绿。
一阵风吹过,小树在风中摇摆,你会觉得它在向你招手。小鸟从身边飞过,你会觉得它在为你唱歌,向你问好。
然而,当你挨了批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走在回家的路上,眼前的景物就会截然不同了。游览中,无论由情及景,还是由景触情,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
只有把情感融注到字里行间,才会表达出鲜明的主题,也才会打动读者。在行文中,我们只有把心捧给读者,才会吐真情,有真意。
情真文才美,只有情真,才能给读者美的享受。游记 是以作者真实的旅游见闻和感受为题材的一种记游性散文。
它是以大自然作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描绘风光,描写景物,表现出自然的美和生命,使读者随着作品所展示的山水画卷,神游千山万壑,领略奇丽风物,观赏名胜古迹,见识鸟兽虫鱼,瞻仰建筑风貌,宛如身临其境。 怎样写好游记呢? 一、要抓住景物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总是处于变化之中,进入我们眼界的景物也不例外。同是风景胜地,无锡以湖山见长,壮观开阔;苏州以园林著称,幽雅恬静;庐山以瀑布取胜,优美如画。
即使我们熟见的景物,在不同时令不同地点,它们的状貌也会有所不同。有位同学观察颇细,他认为东海看日出可称为 浮出 ,在城外小丘看日出可称为 闪出 ,在泰山顶上看日出则应称为 跃出 。
翻阅古今传世游记,其成功无不与写准了景物的特点有关。因而我们观景,要把握景物与众不同的特殊性。
唯其如此,笔下的景才会有个性,才会 活 起来。 二、要运用多种手法。
游记属文学作品,写作时要运用多种手法:1、写景与抒情结合。游记写景,总是寄托着作者自己的喜怒哀乐,山是作者眼中的山,水是作者心中的水,山山水水通过感情的漂染,就带上了作者鲜明的个性色彩。
因此,在再现自然物象时,或情随景生,或移情入景,或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都应灌注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见识和爱憎,使自然景物成为有情之物,成为抒情言志的艺术形象。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清幽冷寂的环境,正是当时作者不幸遭遇下郁闷心情的曲折反映。
姚鼐的《登泰山记》写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雄浑的景象,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2、叙事与寓意结合。
游记中的叙事不能只停留在事件上,若能在所叙之事中寓含某种真理,则能提高其品位,如苏轼的《石钟山记》在记叙了作者亲自考察石钟山得名经过后,得出一个真理: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说明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其意义大大超越了游石钟山本身,显出深刻的文旨。3、现实与历史结合。
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只是无限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一瞬,眼前的景致常使人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若能在游记中把现实与历史结合起来,则能增强作品的历史纵深感,扩大其思想内涵。此外还可有机插入诗词典故、民俗风情、传说歌谣等以增加游记的知识性、情趣性。
三要呈现清晰的游踪。游记具有 记游性 特点,它要与游踪为线索,把游踪、风貌、观感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必须紧扣游踪行文。
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游踪一目了然。第一日,写江轮由重庆开出而未入三峡的一段历程。
先写中午江面 云雾迷蒙 ,再写。
4.游记怎么写
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夜色,如果此时不加选择,我们可以把眼前所有的景物都看作是“动”的,山未必都是青的,如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由于观察者是移动的?所以:一是要注意自然景物的地理特点:一是一篇游记篇幅有限,海滨夏夜好。有些景物在特定的季节里才显示出它的特点,济南冬景秀。
四,使文章失去了吸引人的力量,后来清晰了,我们游览一个地方总不可能无动于衷吧;先天空、手勤,仲春万紫千红。人们常说“触景生情”、园林花圃,容不下那么多内容。动点观察有时还显示出速度,暮春花谢叶密,现在被踩在脚下,观察者或步行,要在景物描写中,现在有三层楼房那么高、写景要有选择;起先须仰视才见的山峰,先主后次或先次后主;二是样样都写、注意描写的顺序、要情景交融,由下而上。
游览一个地方,也可以是把情融进写景的字里行间;如果游览的是古迹名胜,间接抒情也罢,还要眼勤?这就要看游览的对象来定了。
在游记中,可以是写景之后直接抒情。三是要注意写出时间变化的特点。晨昏,江南的清秀,让人们体味出季节的特征来,适当穿插有关文化内容,名胜古迹游记是记叙文的一种。
要把景物写清楚、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特点,眼前景物变化的频率也不一样。也可按类别顺序来写,早春寒意料峭;同样是雪。起先模糊的东西,描写景物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
三,要注意描写的顺序,那么描写的重点是其形,必然会观察到许多值得写的东西,北方晶莹如粉。
既要写景,速度不一样。直接抒情也好。还可按观察者的行踪先后为序来写、学方法。
一。
二。写时要注意三点,如,天未必都是蓝的,当从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优秀游记中去学内容,难免写得平淡无奇,也可记叙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方传说。还可以按逻辑顺序来写,以写景状物为主,水未必都是绿的,逼真地写出来。如果游览的是名山大川,作为游记、亭台楼阁,也要抒情,再河湖等,那么描写的重点是其历史沿革,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等,再山峦,桂林的神奇,而群山,或乘车;学写游记。四是要注意写出气候变化的特点,那么写出来的只能是一本“流水账”。尽管每一种景物都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们不能那样做,南方柔和滋润。要使游记中的景与情统一起来。哪些内容是该写的重点呢,光影的变幻、其态等方面的特点。同样是山,会给景色涂抹上不同的色彩:先田野,由左到右由上而下,或飞行、抓住景物的特点,香山秋色美,夕照。甚至一个季节也有区别,将观察所得平铺直叙出来,如由远到近,阴暗雨雪会让景物显现出不同的形状和颜色,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其色;起先看成拇指大的一块石头。
学写游记。二是要抓住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可按方位顺序来写。确定某一景物,而河流,由里向外等,情必须是依景而生,要使笔下景与作者的胸中情统一起来,应该追求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道理有两条,午日,既可描写山川景物
5.游记怎么写
游记散文怎么写?首先,最忌讳写成流水账。不要看的什么写什么。所谓那种走一路写一路。其次,要抓住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不要写大家都看到的东西。要写让自己感动的风景。再有,要变换角度。比如写一写夜景,这样就会与众不同。
附:《北海泛舟》 作者:月光下的枣树
女儿扯着我连走带跑上了琼华岛,站在北海白塔脚下,一阵阵清风吹走了盛夏的粘热,极目远望,心旷神怡。我和女儿围着白塔转了转,看了掩映在绿树中的宫殿,穿过参天古树的浓荫,又从山后的“琼岛春荫”碑绕下来。
可是女儿还没有玩够,非要吵着去划船。因为刚才站在白塔下,便可以看到碧波万顷的北海,可以听到游船上和碧波一起荡漾的笑声、歌声……
拗不过女儿,我只好排着长队去买票,人虽多但很快就买到了船票。我船虽然划不太好,但也可算是久闯江湖,三摇两弄船很快驶离了码头。
船划到阅古楼附近,我们船的前方漂着一根粗竹竿,大概有四五步远。女儿看到了,便说;“爸爸,我下去把它捞上来。”女儿说着便猫下身子,要跨过船帮,去捞那根竹竿。
这一切还没容我回过神来,吓得我连忙将她叫住:“嗬,这可不行,一下去可就没命喽!是啊,女儿还小,还刚刚到上学的年龄,她只知道湛蓝的湖水平如镜,哪里知道碧波下面是万丈深渊呢?
刚刚经过了虚惊一场,使我对女儿备加留意和呵护。是的,女儿还太小,还太天真。那一年她刚三岁,雪过之后,她看到院里铁管上的雪晶莹可爱,便伸出舌头去舔,结果舌头被粘掉了一块皮。孩子天真,也便可爱。我真希望女儿永远长不大,永远童心不泯……
我们将船一直划到九龙壁,可女儿还是不过瘾.看到别人的船从五龙亭低矮的桥洞下钻来钻去,她也要我照着样子钻过去。我只好操着船桨,左划右划,船钻进了桥洞,不一会儿又钻出来,划进了一片小湖。
这是五龙亭五座呈品字形排列的亭子围出的湖面,五座亭靠桥的臂膀把亭与岸挽在一起。划进了小湖,必然要再钻一次桥洞,我又摇起了船桨。
从船进了桥洞,光线有点暗,我不得不稍低着头.船桨已派不上用场,我只好收起船桨用手扶着桥洞的石壁,让船前行。可是女儿却一点儿也不害怕,还不时地用小手拍打着桥洞的石壁,发出“叭叭”的声响,那“叭叭”声和女儿格格的笑声连成了一片.我也童心未泯,一边推着石壁推船前行,一边也拍打着石壁,和女儿一起哈哈地笑着……
呵,北海泛舟,穿过桥洞如同穿过时间的隧道,我也一下子回到了童年,船上载着两颗金子般的童心……
6.游记怎么写呀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游。也就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的记录。在这里,游的含义有多种: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在现当代文学中,游记被赋予了历史与人文内涵,其中以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韩晗的《大国小城》最为代表。参考资料: /view/207140.htm
7.与历史有关的游记
中秋刚过,九月十二日中午我们一行68人组成的旅游团,踏上了去武隆芙蓉洞乌江画廊一线与仙女山的旅途.。
我们第一站是去素有“东方瑞士”之美喻的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那里平均海拨1900米,33万亩的森林与10万亩的草场形成一天然的巨型“氧吧”是重庆周边最大的高山草原。
以前到武隆需要4小时的路程,如今2小时就行了。我们在武隆的一个小镇上吃罢晚饭,就直向仙女山奔去。
晚上7点多钟我们到达仙女山并住在仙女山宾馆。中秋后仙女山的夜晚,寒气袭人,我们将所带的衣服穿上,都还感到有丝丝寒意迎面袭来。
晚上将篝火点燃,我们围座在篝火旁,一边烤着羊排,有的自己烤羊肉串、有的在跳搭火车的游戏,我却在篝火边赏月,用心灵感受仙女山森林公园夜空那“十五的月儿十六圆”的韵味;月亮又大又圆,像挂在树梢上一样,离我们仿佛很近,却又很远,月亮在云絮中穿行,树影在黑夜中摇曳。月亮、云絮、树影与不远处帐篷式的房子,还有围坐在篝火旁的我们辉映在一起构成了一副浪漫的草原月夜图画。
大家的兴志很高,在篝火旁一边烤着羊肉,一边唱着歌,一直玩到深夜,尽情地领略了高原篝火晚会及赏月的情趣。 仙女山的早晨空气是清新的,我们来到仙女山草原,那里可以跑马、射箭、放风筝、有卡丁车、可玩滑翔伞。
仙女山溜马场更是宽广辽阔,草原如茵,绵延无际;人与牲畜悠闲地徜徉其间,天空透亮的蓝,阳光撒满了绿毯,给人一种想放声高歌之感。我们一群朋友恣意地放声唱起歌来,使得对面草坪上的朋友与我们对起歌来,这边唱“辽阔的草原我的家”那边合“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有的还载歌载舞起来,中老年朋友忘了自己的年龄,就像回到了青年时代和青年们一起很是疯狂了一把。
大家尽情喧泄那都市沉淀已久的烦躁,享受着清新的,幽静、闲适的草原气息与风光。 武隆的天生三桥是乌江画廊岩溶地质公园,属国家4A级旅游区,拥有世界上第二大天坑群(共7个天坑)。
坑连着天生的桥,桥又连着坑,天坑深度和口径均在200米与150米以上,气势雄伟壮观,风景秀丽宜人,天坑坑口有“十”字形,有纺缍形,有簸箕形,形貌多样,变化多端,其中中石院是口径最大的天坑,面积为30余万平方米,另外在天坑景区内还生长着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具有雄、奇、险、绝等特点,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旅游区。
它以三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天生石桥最具吸引力。到了天生三桥导游告诉我们,要围着三座天生桥沿着坑道往下走到坑底,一般要走两个半小时,不走回头路,返回时可乘一段缆车。
我们沿着坑向天生三桥的坑底前进。 俗话说小径通幽,越往里走,景色越是险而秀丽,只见林森木秀,峰青岭翠,修竹摇曳,鸟语花香。
步入其间,直壁立崖,飞泉流水,瑰丽崔巍。行进在山谷间你可看到很独特的风景,而且你可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不信你看:对面山峰,巨石错列有序,或卧或站,隐现于草林之中,仿佛峰斜阳残若牧群夜归时,看到老妪拄杖依门望,牧童扬鞭策牛回,月上柳梢,晚清风拂面凉,草上低曳牛羊突现,村中犬吠,柴门灯闪,泌溢出一片山村之安瑞祥和,意蕴着桃花源般的原始古朴,清幽与自然&hellip;… 在山谷与树林里穿行,心情是欢愉的,大家一边观景,一边聊天。突然,硕大一根巨石,独立地矗立在我们面前。
原来我们来到了天生三桥的绝景之一“擎天一桩”,人们把它称之为“生命之源”真是不看茫然,看了自然,再看释然,让我们领略了天地造物与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当我们来到“登临绝顶”,扶拦远眺,远近山峦,溪流沟谷,尽收眼底,名山胜景一览无余。
抒情怀古,俯呤“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诗句,豪情顿生,山高天远,峰奇地险,喜舍临绝顶,壮志多,真有忧搔头俯首诗篇少的感觉。 步入桥底,更是溪流清幽,绿野仙踪,山花遍野,整个山、泉、桥共同构成了一副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
我们边走边摄影,不知不觉走了三个小时,感觉有点累了就乘览车上了坑面。 武隆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其芙蓉洞也是国家4A级景区,在芙蓉江旁。是1993年发现,1994年对外开放的。
它是世界上较大的溶洞群之一,洞内全长2700米,几乎包括了钟乳石所有沉积类型。我们随着导游向洞内走去,一边听导游的讲解,一边领略天地造物的瑰丽与神奇。
洞内的“生命之源”“珊瑚瑶池”“巨幕飞爆”“石花之王”“犬牙晶花池”并称为芙蓉洞“五绝”被世界洞穴专家誉为“斑斓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特别是珊瑚瑶池系由水池中色泽浅黄的方解石晶花和浮筏石笋构成,池水面积约30平方米,水深0.5—1.3米,水质清沏透底,珊瑚瑶池以其面积最大的水下晶花为世所罕见,生长在晶花浮筏上的两根翠玉般的石笋,尤如瑶池中的两位妙龄仙女,更是洞中之珍品,举世奇绝,而珊瑚池上的整个上部空间,更为琳琅满目的鹅管钟乳石,石幔、石花和卷曲石等各类沉积物所布满,显得无比豪华富贵是洞号称天下第一洞的标志性景区,据说此景全国独一无二,世界上只有法国克拉姆斯洞穴才有,但它的水深和面积没有芙蓉洞的大。
真可谓“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