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场中受到一些不友好的人同事挖苦,讽刺,排挤应该如何应对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是喜欢你的,
也有一些人是不喜欢你的,
如果因为别人不喜欢你而放弃那些喜欢你的人,
你认为谁的损失比较大?
如果别人是因为嫉妒你的才能而挖苦你、讽刺你,
你一走了之,
那么请问,谁的损失大!
有些人可以做同事,可以做朋友。
有些人只可以做同事,不能做朋友。
有些人不可以做同事,但可以做同事。
你要相处的办法,
我只能告诉你,
无视那些对你有险恶用心的言语,
做好自己的事情。
不要让别人得逞!
你用自己的双手在养活自己,
而不是让别人来毁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希望可以帮到你!
2.讽刺作文怎么写
话题“打扫自己的房子”
公家?私家?
中国人总把自己家打扫得干干净净。可一到公共场合,表现截然不同,因为那是公家的。
——题记
从小,父母教育我要讲卫生,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这条规矩被我当成圣旨来行使。自己的房间通常都被我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都整整齐齐,别人在我房间弄乱一点东西我都意见大大。
可是没当出了这个房间,我的习惯则截然相反。心想着反正有妈妈打扫,不用我动手。渐渐的,我的“好习惯”被打乱,使用界限十分明显。
细心的妈妈发现了这个“好习惯”,为了让我改过来,她开始让我包下家中的家务。扫地、拖地、洗碗、擦东西、晒衣服……尽管我不愿意,可是臭着脸也得干。而且因为不想干太多次,总是尽力保持干净。
妈妈笑着看我的变化。
尽管这样,也没让我改变了什么,只是保持卫生整洁的范围扩大到了家里。到了公共场合,依然我行我素。但为了不挨骂,我总是躲着父母干这些事。
可能是“知我者父母”,也可能是事情“败露”,妈妈一把把我领入义工团,让我跟着去打扫公园。
这是我才叫苦,可是似乎有点迟了。在无可奈何下,我终于认命打扫起来。可是公园的人太多了,没打扫完一个地方,立刻回游垃圾的出现,仿佛在嘲笑着我的汗水。
终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对着一个刚抛出完美弧线的青年大叫。尽管被我吓了一跳,可是他还是蛮有“修养”地笑笑,捡起垃圾走了。同行的义工无不对我不五体投地的。
休息时我一直在观察行人,有些人也不是天生喜欢抛出完美弧线的,他们先是拿着垃圾东西张望,然后脸色苦恼地看看手中的垃圾,思考着什么,再抬头东张西望,最后手中的垃圾再抛了出去……有些人则是练篮球的好手,想把手中的垃圾当球投个三分出来,结果一失手,落在他处,可能是嫌脏,也可能是懒得弯腰,不管怎么样,他们就是任垃圾在唱“你是风儿我是沙……”
中国人的素质到底是怎么样的?慢慢的灭亡开始明白,他们心中把公家私家分得太明白了。一直在打扫着自己的房子,却望了地球也的家。
其实我觉得外国人的素质也不见得有多好,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莫过于此了,相比之下,我们更有“内涵”呢,“凡是从小事做起”嘛!
公家?私家?有必要区分得那么明显吗?不都一样的自己生活的环境。
妈妈看来很开心——因为我的变化,我的成长。
3.怎样写好讽刺作文
鲁迅论讽刺与幽默的手法讽刺与幽默在文学艺术表现技法中是很重要的两种。
鲁迅和青年作者讨论文艺创作时,就常常谈到。他多次称赞中外著名的讽刺文学作家,如吴敬梓、果戈里、马克·吐温……等等。
他自己也在写作时经常运用讽刺和幽默的手法。什么叫讽刺呢?鲁迅曾经以《什么是“讽刺”?》为题回答文学社的询问。
他指出:“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为了使我们领悟,鲁迅曾经举出几件事例说明,其一:穿着西装洋服的青年撅着屁股拜菩萨,道学先生皱着眉心发怒;其二:一个青年冒充军官,向各处招摇撞骗,后来被破坏了,这青年就写悔过书,说他不过是借此谋生,并无他意;其三,是一个窃贼招引学生,教这些学生怎样偷窃,家长知道后把自己的孩子禁闭在家里,可是那个窃贼还找上门来逞凶。
这些事情往往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 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
象这样的材料,鲁迅认为假如到了斯威夫德或果戈里的手里,准可以写出出色的讽刺作品。他说,“在或一时代的社会里,事情越平常,就越普遍,也就愈合于作讽刺。”
那末怎样进行讽刺写作呢?鲁迅根据他自己和中外文学名家的经验作了具体的阐明,主要有三点:第一,“‘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事。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
(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这段话使我们知道讽刺与捏造、诬蔑有根本不同,也与新闻记者所写的奇闻异事甚至私人隐秘有严格区别。讽刺的材料必须真实,应该是人们有目共睹,都会觉得确有这等事,但又不好意思承认这是真实,失了自己的尊严。
有一个夸张的手法和笑的因素。“张大其词”就会失真;过于诙谐,则失之油滑。
因而作者写作态度要严肃,对生活要诚实,以精炼的语言写出否定的对象的本质,这样才能克服“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至过甚其辞”的毛病,做到“如铸鼎象物,魑魅魉魉,毕现尺幅。”第二,要明确认识讽刺必须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些到水底里。
……如果貌似讽刺的作品,而毫无善意,也毫无热爱,只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也一无可为,那就并非讽刺了,这便是所谓‘冷嘲’。”鲁迅认为“含泪的微笑 ”的讽刺,与冷嘲有着根本的区别,这就是讽刺应是与人为善的,它产生于社会上存在缺点的土壤;而冷嘲则是恶意的,冷冰冰的。
两者虽然只隔一张纸,但却截然相反,鲁迅因而称之“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所以,讽刺的内容是指摘时弊,而指摘时弊则须“秉持公心”,要象鲁迅所称誉的《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和他本人那样以“公心讽世”,用讽刺的烈火烧毁现实社会中的假、恶、丑。
第三,讽刺要做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作者描写他否定的对象,尤其是那些社会蛆虫时,心中是混凝着憎恨和苦笑的,既觉得这类人物可鄙、可憎,也感到他们可哀、可怜。
于是怀着爱憎、喜怒的心情,以客观、严肃而认真的创作态度,运用准确、精炼、朴素的语言,或者稍有夸张地对待所选的题材,进行真实的描写,从而使得“无一贬辞,而情伪毕露”,产生“笑”的效果。这种寓讽刺于“秉笔直书”的方法是鲁迅经常爱用的。
他写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已》,并无对人物的议论,只是翔实的叙写,但却讽刺得入木三分,使“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对于幽默,鲁迅也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幽默与讽刺有何不同呢?鲁迅在《从讽刺到幽默》一文里说:“然而社会讽刺家究竟是危险的,尤其是在有些‘文学家’明明暗暗的成了‘王之爪牙’的时代。人们谁高兴做‘文学狱’中的主角呢,但倘不死绝,肚子里总还有半口闷气,要借着笑的幌子,哈哈的吐他出来。”
这里就指出了幽默的特征是“借着笑的幌子”传达着某一种思想感情,其语言有趣或可笑,而意味却深长。“幽默”一词是 “humour”的音译,鲁迅曾说它“连意译也办不到”;然而当有人说“幽默是城市的”,他就明确表示“不赞成”,并说:“中国农民之间使用幽默的时候比城市的小市民还要多。”
但是幽默不同于“只是笑笑而已”的滑稽,鲁迅就说过,滑稽和幽默中间隔着一大段,日本人曾译“幽默”为“有情滑稽”,就是要与滑稽区别开来。至于油滑,轻薄,猥亵,则更不是幽默了。
我们要从鲁迅的论述中领会“幽默”的真正含义,在写作时正确地运用幽默,使文章活泼、有趣一些。至于写小品文,则更少不了幽默。
鲁迅在《花边文学》开头说:“只要并不是靠这来解决国政,布置战争,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就是革命专家,有时也要负手散步;理学先生总不免有儿女,在证明着他并非日日夜夜,道貌永远。
4.怎样写好讽刺类的文章
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所写有物。你要讽刺的,必须是值得讽刺的。诗人有情,情从口出,就是诗。最关键的就是,要有情。
然后,在写作技巧上,既然是暗讽,那么就最好不要出现贬义词和侮辱性的词句。要通过诱导,让读者说出那些贬义词。切记,尖锐和恶毒是两码事,这就是鲁迅和钱钟书的差距所在。
至于必不可少的幽默和意境,是要学习的,三言两语说不清。也是最能看出作者水平,影响文章效果的部分。你可以去看看钱钟书的散文和杂文。个人认为讽刺文章里,钱钟书的作品无出其右。给你找个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