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段氏由来的历史
大体上来说,在姓氏的发展史上段姓应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民族,源于北方,发展于北方,尤其是陕西、甘肃两省最旺盛。
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汉文帝时有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孙始居武威(今甘肃境内),传至十七世孙段荣,北魏时任定州、秦州刺史。其八世孙段楹任大理司直,世代为官。
在汉至隋唐时,陕西、河南、河北、云南都有了段氏的子孙。 ▲三;郡望堂号 【郡望】:1;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
三国魏将辖区改称京兆郡。 ;武威郡:汉间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
此支段氏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扶风郡:汉武帝太敬他,每次从他的门前经过时都要站在车的横木上肃立,并说:“段干木是贤人,我能不轼吗?” ;段氏还有以武威、京兆为堂号的。
▲四;历史名人 ;段思平:五代时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蛮大姓,原通海节度使,世为南昭贵族。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
;段志玄:唐朝齐州临淄人,少年为无赖,屡屡犯法,隋末客居太原,为李世民所赏识,随从李渊父子起兵。潼关之战中击退屈突通,后从李世民讨王世充。
世民即位,封樊国公,后改褒国公。 ;段业:京兆人,十六国时期凉州地区政权首领。
曾出任后凉建康太守,公元397年脱离后凉。推他为凉州牧。
三年后改为凉王。 ;段文昌:唐朝著名宰相。
;段干木:战国初魏国人,姓段干,名木。求学于子夏,受魏成子推荐,受到过魏文侯的礼敬。
魏文侯相当崇敬他。 ;段规:先秦时期曾以崇高的声誉而被韩康子礼聘为相。
;段安节:唐齐州临淄人。成式子。
自幼喜欢音乐,能唱歌,对音律也颇有研究。著有《乐府杂录》,记载开元以后的乐部、乐器、节目、演员等。
▲大理段氏简历: 段姓在云南经历的时间比较长,最早的时候就是汉代,以后他们自称是共叔段的后裔。到云南以后,就发展起来了,后来发展到段思平这个时候,就在通海他当上了节度使,通海节度使,后来根据历史的发展,他后来就开创了大理国。
就变成了大理国的国王。一直到段兴智结束,大概有200多年的时间。
在云南曲靖中学存有“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碑文用汉字书写,记载了大理国明政三年,滇西白族的地方政权和滇东北的彝族37部落,在打败了几个部落头领之后,回到石城会盟的故事。元世祖忽必烈来云南征服大理以后,就接管了大理国,大理国的国王这一支段氏家族就变成了总管。
大理总管这一代逐步到了元代的末期,大理总管段姓的这一家族就分成了几个支系,一个支系就到了陕西的雁门关,一个支系到了腾冲、保山一带。一个支系到了临安,就是现在的建水、红河这一带。
还有一个支系到云龙,另外一个支系就到了剑川。在古代的段姓人物中,值得称道的是为民族团结作出突出贡献的段会宗。
段会宗在西汉(公元前33年),任西域都护,在西域各民族中有很高威信。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段氏为云南大理、剑川世居白族,在云南白族中有许多人姓段,因段氏祖先做过大理国王,而且其中有九位国王以帝为僧,流传下来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段氏因此声名显赫。 段姓是大陆的第八十七大姓,但是在台湾,段姓并未列入前一百大姓。
远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两支来源:一,春秋初期诸侯国郑国国君郑庄公的弟弟叫“段”,史称“共叔段”。段被封于“京”这个地方,后来与其母亲密谋推翻郑庄公,事败在共城自杀,他的子孙留在共城,以“段”为姓。
因此,这支段姓起源于郑国王族之姓,姬姓。二,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李聃)有一个儿子叫宗,任魏国将领,因功被封于段干,此后其子孙便以封邑名“段干”为姓。
后来,魏国的段干木西迁入关,把“段干”的“干”字去掉,改姓为段,因此,这支段姓起源于段干姓。汉魏时期,少数民族鲜卑族部落首领段务目尘,段匹殚归顺朝廷,被委以重任,世袭“辽西公”之职。
史称这支段姓为“辽西段氏”。西晋时,这支段姓迁入中原,逐渐于汉族融合。
此外,唐宋时期,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族出身的段世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子孙统治大理长达三百十七年,直至被成吉思汗攻灭。因此,段姓成为白族的大姓之一。
段姓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京兆,天水,武威,辽西四大郡望。 ”。
2.急求段氏家谱资料
四、段姓字辈(派语) 展开 编辑本段 一、族谱定义 谱 牒是记述姓氏家 族发展历史的重要 文献,有 “ 族谱 ” 、“ 宗谱 ” 、“ 家谱 ” 、“ 家乘 ” 等名称。
谱 牒起源很早,在周朝时期,已经有了我国最早的谱牒。修 谱在唐宋时已很 盛行。
族谱的 体例,一般包 括谱名、谱序 、凡例、遗像 、像赞、祠规 、族约、家训、世系、传记、遗事、艺文、派字、碑记、婚冠、丧祭、族产、坟茔、墓铭、祠 记、遗稿 和题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 修谱的目的在于敬宗收族 , 将家族的源起、迁徙 、繁衍、发展 的情况录于谱系,使子孙了解 家族发展的历史,祖先创业的 艰难,从中受 到教育和启迪 。
编辑本段 二、意义 段 氏族谱,反映 了段氏家族发 展的历史和思 想文化 而族谱的内容 ,则又集 中体现在历届 修谱时所撰的谱序之中。每届修谱,按例撰写 谱序,历届修谱所撰谱序 均收存在族谱 的首卷。
谱序所写的内容大 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叙述本 族本支的源流和 繁衍情况。叙述源流时 有的从受姓始祖讲起,有的只从当地 开代祖讲起。
二是借修谱 的机会阐发一 种同宗精神, 教育后代如 何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 弘扬祖德, 遵循族规 , 奋发图 强。下面就不 同时代各地的 段氏族谱作一 些有选择的介 绍。
段 姓 的家乘 谱牒现在在各 级图书馆社科研究单位所收藏的 有百种以上。 在民间段 氏人家所收藏的 则在千种以 上。
典型的如湖 北英山新编《段氏宗谱 》 , 610 多万字 ,纲举目张, 眉目清整,结构庞大,项目繁 多段姓早在汉代已有都获公修 撰的族谱,左丞相陈平为 之作序。序中追溯了段 姓的祖源,颂扬了段氏先祖的治功和 令德,并简要叙述了段姓 子孙迁 播、家族繁衍 的情况。
现存的段氏 族谱,大多修 撰于明、清时 期和民国 时期,而尤以清 代和民国时期的为多。 20 世纪末期,修谱之风再 次盛起。
现代、当代 的段氏族谱 , 除了继承中华民族的 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外 , 从 20 世 纪初就开始表现 出浓 厚的民主思 想。主张强 族兴邦,以 身为炎黄子 孙而感到自 豪。
“ 众族蕃 矣,上溯 其初 ,皆一人 之身也 ” , “ 中 国四万万 同胞,皆 黄帝子孙 ,固皇皇 一大宗族 也 ” 。这完 全摒弃了狭隘 的宗族主义思想, 强 调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
20 世 纪末期的族谱更 体现出新的时 代特点:服从国法、淡薄族规, 如招赘女婿可以人谱;过继他 姓子女, 只要改姓均可 入谱;子孙无论男女,可从 母姓。这些都是封建族规所不 允许的。
由此 可以看出人们 观念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编辑本段 三、文献目录 段姓 家谱 1 、陕西韩城《段 氏世谱》 明代天启 二年( 1622 年)段四教编修 现藏韩城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2 、山东莒县《段 氏族谱》 明代嘉庆 五年编修 现藏莒县棋山乡威服 村段姓家中 3 、山东聊城《段 氏家谱》 明代嘉庆 六年编修 现藏聊城小段庄部分 段姓族人家中 4 、河南民权段庄 《段氏家谱》 明代隆庆 三年编修 现藏民权前后段庄段 姓部分族人家中 5 、河南曹县段庄 《段氏家谱》 明代嘉庆 元年编修 现藏曹县段庄段姓部 分族人家中 6 、陕西韩城段氏 《东门世谱》 七续本 清道光三十年段培梧、段培竹主 修 现藏韩城三甲村段姓部分 族人家中 7 、河南孟县《段 氏宗谱》 清乾隆九 年编修 现藏孟县段庄、段西、段东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8 、全国《段氏宗 谱》 (8 册 ) 清光绪十 四年编修 9 、山西洪洞冯张 村《段氏家谱 》 (卷一) ( 1942 年段殿甲钞本)清乾隆十二年 段成鸾编撰 现藏洪洞县档案 馆 10 、江苏金 坛《段氏家乘 》 (卷一) 清光绪七 年段溶源编撰 现藏南京大学图 书馆 11 、江苏 句容《句曲段氏重 修宗谱》 清光绪四 年段雍梧、段纯宽重修 现藏江 苏档案馆(存卷一) 12 、江西鄱 阳《鄱阳段氏宗 谱》 ( 10 卷) 清光绪八 年段绍洛编撰 现藏上海图书馆 13 、湖北新 洲《段氏宗谱 》 ( 14 卷) 清光绪三 十年段光裕、段清海创修 现藏 新洲三店镇沙畈村段姓部分族 人家中 14 、湖南宁 乡《沩宁段氏三 修支谱》 清光绪二 年活字本 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15 、湖南邵 阳《段氏族谱 》 ( 32 卷) 清同治十 年段祥习、段乾定等编修 现藏 湖南省图书馆 16 、四川内 江《段氏家谱 》 (四卷) 清咸丰七 年段正颜、段正钫等编修 现藏 四川省图书馆 17 、云南墨 江《段氏家谱》 清咸丰十 一年段思周等纂修 现藏墨江县 档案馆 18 、全国《 段氏族谱 》 ( 20 卷) 1917 年段伯清、段大华等编撰 现藏 湖北监利县档案馆 19 、江苏串 县《段氏族谱 》 (四卷) 1936 年段文德编纂 现藏丰县赵庄乡 段堤口村 20 、浙江常 山《段氏宗谱 》 ( 28 卷) 1944 年段小根重修 现藏常山县芳村 镇雅塘村 其他 21 、浙江常山《段氏宗谱》 (不分卷) 1926 年木刻本 现藏常山 县芙蓉乡西岭足 村 22 、安徽寿 县《段氏 宗谱》 (四卷铅 印本) 1925 年段传鼎 等编修 现藏美国 国会 图书馆 23 、福 建建阳《兴田 段氏族谱》 ( 21 卷) 1916 年段文铿编 修 现藏 浙江省图 书馆(存三册) 24 、江西 萍乡《萍西段氏族谱 》 (木活字 版) 现藏江 西省图书馆 25 、湖北《沔阳段氏宗谱 》 1918 年段世芳主修 现 藏武汉市图书馆 26 、湖北利川《厚坝段。
3.段氏家族的辈份排序
1、山西霍州市下乐坪段氏辈字:国振际培可土英志书远
2、云南省墨江县段氏辈字:明其思为以宗守芳沿之
3、湖南省洞口县段氏新旧辈字:子应祖永崇,德泽远立本,起鸿任申昌,隆盛庆熙延,肇基敦睦厚,家学大显荣,
4、新化段氏辈字:延祥字古泰,绍绪振先声。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仁美绵遗责,刚方继令名。
5、江西省都昌县段氏辈字:国子贵德玉,予后中文继,衍宗蕃思本,万元世兴隆。
6、湖南省黔阳县段氏辈字: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仁美绵遗责,刚方继令名,豫章垂荫远,京兆肇宏基,奕叶昭勋业,蕃枝合本茎,治谋勤佐启,积善久昌荣。
7、湖南耒阳段氏辈字:京兆蟠基茂,人文世泽宏。诗书隆道德,俊秀振宗声,绍业徽先绪,吕言育后英,旭阳呈瑞彩,雏凤起飞腾。
8、洞庭湖区西阳堂段氏辈字:延若尚文明,一士钟泽湘,光祖修先德,传家孝友先。立朝崇正学,经世在名贤。
9、湖北省大悟县段氏辈字:天彦纯才宏,祖绪(世)守光先。
10、湖北省英山县段氏辈字:再肇祚永芳,光昭大茂昌。中权圆立德 。
11、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何家畔段氏辈字:文德克宏儒伍义登高峰
我只知道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其实段氏的辈字还有很多。希望这些能够帮助到你。告诉你,其实我也姓段哦。
4.段氏的起源
大理段氏起源,分布考证!
新唐书上说:"段氏,姬姓.郑武公少子共叔段,其孙以父王字为姓,世居武威".
意思是说: 段姓是"周朝王室"的姓,是周文王的后代.到春秋时期,有郑武公的小儿子叫共叔段,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为姓了,因为在很早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姓的,只有名字.所以就有段姓了.(还有两个段氏跟这个段姓没关系就不提了)
后来此支段姓分两支,汉代时,一到了河南,一支到了甘肃武威!
而"玄峰年运志"上又说:段氏之先,武威人也.有名(段)俭魏者,左阁逻风有功,六传至(段)思平而有国.
说明大理段氏来源于"甘肃武威".那是什么时候来的呢,有可以是南北朝时间期来的.有历书记载:段延没蛮为将帅.意思是段延来到了云南,成为这里的将帅.
元朝灭了大理国后,仍然由段氏管理云南,封大理为元帅府.段氏称大理总管.这时大理的地方政权和元皇权有冲突,此时.才会有昆明的兴起,他们把省会搬到昆明了.以防止跟大理冲突.
朱元章灭了元朝后,攻占大理,打败段氏.段氏的后代就到处逃难了. 有一支到了北方的雁门关做了个小官,有一支到了保山(武昌). 有一支到了剑川,有一支还回到大理.
现在我知道的云南大理段氏分布有:到了腾冲、保山一带,分出云龙一支.后分出通海一支(最后大理总理段明的次子子的后代). 北京,陕西(最后大理总理段明的长子的后代),昆明(近代从云南通海分支出来).云南普宁(支系不明),云南峨山(支系不明). 山东青岛(明代从云南逃难过去的). 宜良一支(最后大理总理段明的弟弟)
5.段氏起源于那
段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政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大儿子庄公的时候难产,生二儿子叔段的时候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让段叔继承王位,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知道后立即派兵讨伐段叔。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作为姓氏。这就是所说的河南段氏。
2 出自复姓段干木的后代。战国时期有复姓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后到魏国,他的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就是山西段氏。
3 出自辽西鲜卑族后裔。西晋时有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目尘,被封为辽西公。他的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后来与汉人杂居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
4 云南蛮段氏。魏末短延末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到朝廷作官后被拜为云南刺史,后传下这支段姓。
6.求段氏家谱```
四川图
5400【云南】晋宁河阳段氏族谱不分卷
(清)段奎光 段瑞光修
传钞清同治四年(1865)本 一册
北图 云南图(二部其一系光绪钞本)
注:书前有同治四年段奎光、段瑞光段氏族谱序。
5401【云南】晋宁段氏族谱摘钞不分卷
钞本 一册
云南图
5402【云南】丽江段氏宗谱不分卷
(清)段玉峰述
传钞清同治二年(1863)本 一册
北图
注:书前有同治二年段玉峰述“返本还源说”。
5403【云南大理】龙开段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吴燻集
民国十六年(1927)钞自民国九年(1920)本
云南大理州图
注:此为白族族谱。
5404【云南】大理阁洞旁段氏族谱不分卷
稿本 八册
云南大理州图
注:此为白族族谱。
5405【云南】剑川段氏家谱□□卷
稿本 八册
云南大理州图
注:此为白族族谱。
5406【云南剑川】段氏族谱不分卷
段鹏瑞辑
复写本 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