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轩字繁体字怎么写
轩的繁体字:
一、轩的读音:jǐng
二、汉字释义:
1. 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
2. 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3. 门、窗、楼板或栏杆。
4. 高。
5. 〔~辕〕a.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的名号;b.车辕;c.古代星名之一;d.复姓。
6. 姓。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车
五、相关词组:
轩辕、轩敞、轩轾、轩榭、轩昂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横、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横、竖
二、词语释义:
1、轩辕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黄帝的名字。传说姓公孙,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
2、轩敞
高大宽敞。
3、轩轾
车前高后低为轩,车前低后高为轾,喻指高低轻重。
4、轩榭
指以轩敞为特点的亭阁台榭一类建筑物。
5、轩昂
高峻貌;扬起貌。
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2.毛笔字的落款怎么写
一、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
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 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类 (一)单 款 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
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1、短款 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2、一字款 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3、二字款 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4、叁字款 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5、四字款 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6、五字款 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7、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9、长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斋轩号者 11、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12、加作者字或别号者 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
别号众多。 13、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 敕书”。
(二)双 款 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 1、受者名号 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 2、受者官衔 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3、受者称谓 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4、敬词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书法作品中常用落款用词长辈: 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平辈(或小一辈):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关系较亲密: 学(仁)弟,吾兄(弟)老师对学生: 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同学: 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3.请教墨竹图的题字和题诗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两枝修竹出重霄, 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 有何卑下有何高.东风昨夜入山来, 吹得芳兰处处开.唯有竹为君子伴, 更无众芳许同栽.秋风昨夜渡潇湘, 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 挺然相斗一千场.竹叶青青不肯黄, 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 更有笋尖出土忙. (古诗)岁寒有贞志, 孤竹劲而直.虚心足以容, 坚节不挠物. (元.柯九思)亭亭月下竹, 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 不改四时叶. (元.吴镇)欲借淇园胜, 凌霜挺万杆.月来金影碎, 风动玉声寒.障暑荫堪息, 停云秀可餐.相过惟二仲, 尽日倚琅杆 (申瑶泉)野竹攒石生, 苍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 虚声带寒草.龙吟曾未听, 凤竹吹应好.不觉蒲柳凋, 贞心常自保. (李白)竹 吴宽然数君子,落落俱长身。
东家每借看,步去不嫌频。移栽幸许我,己自前年春。
自我得此辈,园居岂为贫。但忧积雨霁,日暴少精神。
终然勤灌溉,枝叶还如新。因兹悟为学,黾勉在斯辰。
咏竹 王吉夜里照时金琐碎,清风拂处玉玲珑。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咏竹 玄虚子寒岩鸦秀无多种,惟有琅干过岁华。
直节正当恬养素,虚心恰合道生涯。迎风瑟瑟清未冷,戴雨潇潇净更嘉。
谁并真常君子器,偏宜仙洞道人家。咏雪竹 朱元璋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
明朝红日出,依旧与云齐。欧阳修.宋(1009-1072)。
醉翁。秋晚凝翠竹萧疏喜竹劲,寂寞伤兰败。
丛菊如有情。幽芳慰孤介。
宋·黄庭坚咏竹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杨万里.宋(1127-1206)。咏竹凛凛冰霜节。
修修玉雪身。便无文与可。
自有月传神。陶渊明 .东晋(365-427)。
潜,元亮。归园田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垄间。
依依昔人居。井烘有遗处。
桑竹残朽株李商隐 唐湘竹词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
只是泪痕多!杜甫 唐题刘秀才新竹数径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郑板桥 清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七律·答友人** 1961年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1952年3月4日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题竹** 1963年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咏竹方志敏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竹(题画诗)邓拓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岁寒三友(题画诗)陶行知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震动昆仑第一峰。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且待三冬。《萧湘竹子诗词》代序熊文愈 1991年4月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清)康有为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水调歌头·咏竹”钱樟明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扬首望青天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竹子(哲理诗)泥土里,收集拼搏的语言。憋不住,给大地开一个眼。
冒尖了,既虚心又委婉。做一次总结,继续向上伸展。
一朵绿色的云,和太阳把理想畅谈。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唐.杜甫《咏春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唐.杜甫《咏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宋.陆游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明.徐渭《风竹》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清.戴熙《题画竹》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清.王慕兰《外山竹月》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题朱九龄翠筠轩 许恕有脚不踏东华尘,有眼不看长安春。
然天地至清气,多在丛篁流水滨。轩名翠筠俯空谷,个个梢长如玉立。
一秋明月照潇湘,六月凉风洒淇澳。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