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印象的作文
在蹉跎的岁月里,总有一种红色的印象在心中浮现,条条裂痕在上面若有若无。
从不把自己的年华流放与不朽的光阴里,在忧郁的心境中,存在着一个模糊的故事,仿佛自己已不在,无处传播这情感的声波,也许自己已长大,思想也随着心跳升级,在那无月的星空中,开始闪烁微弱的光泽。
记得,那是多么清楚的时刻,在我人生中,莫名其妙的发生了许多不解的事。印象里播放着一个可怕而又悲怆的电影,这就是我的梦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那时我就在不断的揣摩着,如何能生活的更好呢?难到只有自己征服自己,才能升华那漠然的意境?不,不是的,如今生活好了起来,却倒觉得自己已达顶端,回忆起来,恰有种血一般的模糊,曾有多少事情出其不意!
在自己心魂的诱导下,我与家人之间出现了隔膜,不知是自己糊涂,还是他们在挥手间忘却了我的感受,在头脑里产生了超大的危机感。当我内心里的柔和温顺的性格,迸发出被撕裂的文字,凝不成章节,更表达不出此时的感觉,故,那血色的印象又出现在眼前,抹不去,又驳回,何时才是记忆的生涯,更想象不出,此后的生活该有多么的荒谬,整日,在口中唱出那郁郁寡合的旋律,十分难堪,血色印象再一次的模糊了我眼前的事物,覆盖了一切可值得赞美的情节。
一个人,在路上拾起片片落叶,枯黄的稻草渐渐失去生机,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它曾是那样的生机勃勃,不能恢复,却又燃烧,毁灭了我诸多善良的信念,实在是能成美丽的叹息。再过梦桥,一挥西斜血色彩霞,日落,梦消失,故然消遣在废弃的河流中,可歌可泣!
虽然,自己整理不了往日的风尘的文稿,但印象中总能想起点什么,无论是风流潇洒,还是严肃拘谨,都是我的足迹,尽管是血一般的期盼,但是,你还是能在冥冥中点化我,何去何从。是啊,那血色的忧郁,演绎着我血色的梦想,我期待着,你会回来的。
血色印象,凝不能章节的字迹,会自觉的提醒着我,我有一个血色的梦。
2.写景的散文怎么写
雪 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 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 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阜已就有悄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老舍散文集: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写景的散文,自然以景为主,可是又该怎样写景呢按照时间顺序写,按照方位顺序写,按照路线顺序写,按照远近顺序写,都是很可取的如果是较大的景物,即其中包含单个景物的,如庭院,海滩啊等,则需要有分工,哪些单景写的详细点,那几个又要一笔带过,则在于游人或自己对他们的看法。
甚至有些是不需要写的。如果是写季节景物,可以与其他三个季节对比。
要写出代表这个的景物与其他三季时的不同。如春日细雨,夏日朝阳,秋日枯叶,冬日腊梅,这是有比较性的景物。
描写春时语气要柔和些,夏天要强力写,秋要萧索,冬日要冰冷。当然这只是大部分情况。
这是为了增强语感,营造一种气氛。写景中要写些人们的心态,表情,动作,语言。
以方便突出景物的特点。我不想打字了,如果你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问我。
3.作文:我最印象的物或人怎么写
作文网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记叙文 | 议论文 | 说明文 | 应用文 | 散文 | 美文 篇一: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作文 生活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个人,就是无微不至照顾我的妈妈。
妈妈个子不高,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是那么慈祥。她做是耐心细致,认真负责。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刚刚开始学写字,我连握笔的姿势都不会,更别说字写得怎么样了。妈妈知道了,就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笔应该握到什么位置?又应该如何下笔?她握者我的手。
一笔一划地慢慢地教育我,还不时地问:“瑞瑞,懂了没有?”“知道了吗?”妈妈看我握笔姿势对了,便拿来1本描红,让我去描。虽然我有时姿势又错了,但是妈妈在旁边看着呢!只要姿势一错,它就会立刻纠正我。
还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天下午,我做完了作业。
去妈妈屋里找妈妈,还没进屋,就听屋里有人在“叽哩咕噜”地念着外语,进去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学外语哩!我问她:“您都三十多岁了,怎么还在学外语?”妈妈却回答:“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为了能和你在生活中用外语对话;其二是因为妈妈是营业员,万一哪天厅里来了个老外,好用英语和他对话。
所以妈妈当然要学外语呀!听了妈妈的的话,我有些自愧不如,妈妈都是成年人了,还有工作,却还抽出时间学习外语。而我呢?每天的功课就一点,还不愿在写完作业的时候读外语,心早就飞了。
我不愿意再想下去因为我要向妈妈那样对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 妈妈这种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因为如此,这种深刻的印象才激励着我永不停步,努力向前。
4.散文该怎么写
最重要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这个老师肯定也告诉过你了.另外就是写自己所想,围绕一个思想表达,有关它的都写.让别人知道你爱说什么就好了 常用记人散文写作格式 记写人物的方法种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引联式、转情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
1.引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这一式的典范篇目。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是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应找好,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点出文旨;作用之二是与开头照应。因此,从什么地方联想开去还应再回到什么地方去。
其思路图实质上是一种倒叙的形式。只不过它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2.转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
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爱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发展→恨的深化。 这一式是高中生必修式,因为用这一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
用这一式去落实大纲中有关复杂记叙的要求,是事半功倍的。而且这一式又是记事、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
例如,用本式写“我的朋友”、“我的好老师”,“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应手的。可以说,这一式不仅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
运用这一式应注意四点:①开始的贬抑应适度,为下文由恨转爱留余地,埋伏笔,不然下文就无法转了。因此开始的恨一定是误解,是偏见一类的东西。
②要注意以后的每次感情变化的原因要可信、自然。③要注意结尾的褒扬升华要有方,杨朔是做了个梦,当别人都在做梦时,你就可以清醒地写篇日记,沉思着凝望远方等待。
④要注意加工题材,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个阶段构成,初学习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补充。缺少的部分,可根据已占有的材料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适当用虚构来补充。
这一式,初、高中学生经过两三次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掌握了这一式,学生作文的思路会有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3.议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叙写事实→总结照应。
运用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笔调,表露你对所写人物的总评价,点明文旨。第二步是从三个不同方面具体叙写人物事迹,落实文旨。
第三部是总结全文的记叙,照应文章开头,再一次抒情议论、升华中心。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式的设计,意在落实大纲中关于学会夹叙夹议的写法的要求。
4.寻访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本式是以寻访为由头,用寻访经过去歌颂主人翁。这一式又可细分为定点寻访和移步寻访。
如《驿路梨花》就是定点寻访,寻访的扬所就是小茅屋。 移步寻访的典型篇目是《猎户》,本来要寻访A——董昆,由此回忆起B——幼年记忆中的尚二叔,顺路先访百中老人,最后才去见打豹英雄董昆。
由此引发出保卫家乡、保卫丰收果实的感想。 这一式的特点是多线索,在一主线之上,支线横生。
以此落实大纲中关于多线索记叙的要求。 5.纪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重点记叙→今日概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简要评价。
简介的概况包括:姓名、生平、籍贯、家境、学业建树等。重点的记叙是介绍其主要成就,一个成就一段。
如果所记之人尚存,就写其今日概况,如果所写之人已故,就写卒年情况与逝后有关情况,如影响等。最后是对其一生做简要评价。
这一式的典范篇目很多,如《柔石小传》、《陈涉世家》、《张衡传》等等。 设计这一式,主要是为了实用,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记写人物生平的情况,学会了这一式,对将来的实际工作很有意义。
总之,记人的文章是常用体裁,要想打好基础,必须明确地学会几样,然后才能谈得上灵活运用。只要学会了这四样,一般情况下,写人的题目是不会难住你的。
网址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Book/Edu/JXCKS/TS009078/0381_ts009078.htm 常用叙事散文写作格式 1.倒叙式。 本式的特定含义不同于平常所说的倒叙,是专指以事开头的倒叙,如《火刑》、《为了六十一个阶段弟兄》都是以事开头的,而《一件珍贵的衬衫》平常人们也称倒叙,但它是以物开头的。
这一式大家熟知,就不详细介绍了。只强调两点,一是从什么地方开篇的,结尾仍要回到什么地方;二是开篇之事要能带动全篇。
2.领悟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亲历一事→悟出哲理。
刘白羽亲历长江三峡的航行之后,悟出了“人们只要从汹涌的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的道理。 这一式应用率很高,凡生活学习中的事,动动脑筋,都很有悟头。
3.失得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为甲而去→因乙失甲→怅然若失→转念领悟,所获甚大。
如写买书,由于遇一儿童迷路而哭,同学硬拉他帮助儿童找。
5.写景散文怎么写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是小学生经常练习并要求掌握其方法的重要作文类型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写景作文是接触得比较多的。但是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出特色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四、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也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6.怎样写一篇对第一印象理解的文章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使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一,需要有清楚的自我认识,能自我反省并及时改正,比如注意自己的表情是否僵硬、笑容是否令人不快;注意自身形象和个人卫生;交谈时适当保持沉默或改变说话语调;寻找自己与对方的共同话题等。而且活跃气氛也十分重要,有一个轻松的气氛对交谈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应当熟练掌握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方法:即自信,对自己要自信;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容;随身携带的物品必须清洁、整齐;保持良好的体能及精神状态;在镜子前面检阅一下自己的仪表;使用优美的寒暄言辞;自我介绍简洁有力,并介绍全名;第三,如果访问的是个家庭,带点小礼物是最受欢迎的,既然要买礼物,不妨花点心思选购一些别致或真正有用的东西,在第一次见面的场合中,如果对方的说法有错误,提出修正,可以说明:“有一些人认为……”然后提出反诘。 建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是一门学问,记住其中的技巧了吗?学会它对你的人际关系交往很有帮助哦。
7.在熟悉的环境也有美丽的风景散文怎么写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好看的风景。不,熟悉的地方也有美丽的风景。
在北方,在我的家乡,即或是您的身边,其实都会找到那些独特的风景。比如一片叶子,一朵花,一根草,都可能有它的美丽之处。相反,熟悉不熟悉已经没有什么重要意义了。就象有人说的那样:生活中处处是秀美的风景,问题是不能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有时候,也许就是因为太熟悉了,反而让你忽视了熟悉的地方的那些美丽的风景。由此可以看出:发现常常比美更重要。还是说说人吧,我们都会有很多朋友。如果有一天你特别想见一见自己平日里的朋友,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时还真说不准到底想见哪一个。熟悉的朋友尚且这样,熟悉的风景就更是如此了。生活中这些因熟知和熟悉而被忽视和看轻的现象,与“熟悉的地方没有好看的风景”是同一个道理。的确,越是熟悉的地方,越是熟知的事情,越是熟知的朋友,我们越是不知道怎样评价,怎样选择。特别是面对那些家乡的自然风光,我们常常会因为熟悉而不知道它的美丽所在,更无法描述其美丽的原因。就这样,很多的美丽风景,被我们抑制了,或者说是让我们打杀了。在那些熟悉的地方,在那些美丽的风景面前,由于我们的熟悉和固执而影响了我们对美的发现和热爱。能在熟悉的地方发现美是一种能力和智慧。能把发现的美加以肯定并推荐给那些忽视了它的人更是一种美德和勇气。
发现美吧,在熟悉的地方;欣赏美吧,也在熟悉的地方。
让你的家乡,让你最熟悉的地方的美丽的风景被世人所认知,被世界所接受。
因为,熟悉的地方也有美丽的风景!
8.写景的抒情散文怎么写
一、描绘三五幅画面。
写景散文就要向读者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名家名篇中就不难悟出其道道来。朱自清在《春》中就是精描细绘了五幅可视可感的画面: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就像是放幻灯片一样,分别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明丽可爱,感受到春的神韵。在老舍的眼中,在冬天,济南是一块难得的宝地,他绘山景、描水色,抓住冬天里山水的特征,展现了四幅风格迥异的两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卧雪、冬天的一色的水天。作者寓情于景,再现济南的冬天的山水之美,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挚爱之情。散文如此,诗歌也不例外。何其芳在《秋天》中也创设了三个富有诗意的画面: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秋恋图。
描绘三、五幅画面,就可以尽情地抒写所要写的景色,于是创作的思维也就大开了。当然,写景还需要选择一个角度,或横向并列,或纵向递进,这就需要考虑其内在联系。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方面去表现,或者相互补充,千万不能漫无目的,如同一盘散沙。如写“家乡的秋天”,就可以考虑从“秋在田野”、“秋在果园”、“秋在池塘”、“秋在天空”、“秋在人们的脸上”去构思,去表现秋的内蕴。写“春”,就可以以时间为序,描绘“飞雪迎春”、“春暖花开”、“春色盎然”,展现不同时令下的春的不同风韵。
二、激情飞扬,大胆想象。
真实地记录眼前实景固然重要,但仅仅如实的描绘会显得呆板,它还需要作者在细腻地观察基础上进行合理、大胆而独特的联想、想象,使其带上作者的主观情感,使其栩栩如生。名家美文的写景都是浮想联翩,这样就给了读者阅读上的美感,也激发了读者的思绪,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朱自清在“春花”中写道:“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上桃儿、杏儿、梨儿。”这里,由“春花”联想到“秋实”,更让人感受到春花的繁茂和艳丽,其喜悦之情如溢水一般。“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但在老舍的眼里,“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个奇特的想象,一个大胆而又温馨的比喻,小山如摇篮,济南城如熟睡的婴儿,不但给予了小山的生命,而且还赋予了小山的无限柔情。写景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要注重形似,更要注重神似,在写作者上就要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朱自清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组比喻性的排比,让读者感受到春雨的细密轻盈。老舍也将济南冬天的水天一色,想象成“一个空灵的蓝水晶”,一个多么精彩的比喻,一个有灵性的比喻,再现了清澈、明亮的世界。独特的比喻,读者的印象就难以磨灭,出彩的拟人也是如此。“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而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就凭这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里,老舍将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都是那么地善解人意。于是,济南的冬天里也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朦胧的春意。
失去了想象,不会运用恰当的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就如同一块干蜡一样索然无味;精用比喻、善用拟人,文章语言生动而活泼,充满着情趣,熠熠着光彩。
三、巧用侧面描写,以烘托所写之景。
写景不要仅局限于所绘之景,还要注重与之相关的景、物和人,这样的画面更开阔,内容更丰富,表现力更强。朱自清写“春草”,却用了一句“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借孩子们在草地上的游玩、休闲去表现小草的柔嫩可爱。他还写道:“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作者借飞虫在花丛中的盛会,从侧面表现了春花的艳丽与香甜。在写“春风”时,作者没有拘泥于春风,而是借用嗅觉、视觉、听觉,写青草、泥土与花的气息,写鸟鸣,写牧童的笛声,这些都是烘托中的经典之笔。我们写作景物,也不妨借这种写法,拓宽写作内容,以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写凌寒独开的梅花,可以借赏花的人、借凋零的世界、借飘飞的雪花,甚至可以用松、竹等来陪衬。当然,用于侧面烘托之物不能抢占了“主角”,否则就是喧宾夺主。
四、善于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写景皆为抒情,无“情”也就无写景之散文。一篇好的写景散文,随处都可以拈来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春天的娇态可掬;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你感到轻柔、温暖和爱意;“那些小山太秀气!”句中暗含着爱怜;“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不仅写出雪霁小山之外形,而且还饱含着喜爱之情。只有你用心去欣赏,用心去感受,并且融入其中,你就会自然地生发情感,就会尽情地流泻于笔端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关于印象的散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