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山一游记事作文268字
西山一游
云南位于祖国的大西南,它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有幸去云南省的首府——昆明去游玩,那儿四季如春,是个可爱的花城。
今早我们一起去昆明著名的风景区——西山游玩。从远处看去,西山就像一个睡美人,在山下有一个巨大的水面,它就是西南地区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滇池。真不巧,刚出门,天就下起了蒙蒙细雨,但是并没有打消我们的游玩的兴趣。一进山门便看见一个巨大的天然森林,望着脚下的悬崖峭壁,我们的心不禁激动起来,车开到山腰的真武殿停了下来,下面的山路有我们自己来完成。可是我们刚走了不久太阳就
露出笑脸,天气也热了起来,而西边的山上却还下着蒙蒙细雨,这才让我们知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有晴却无晴”。在真武殿的上面是玉皇阁,大堂的正中端坐
着玉皇大帝,东西两侧分别守着四大天王。再往上爬就是小牛全了,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个青年为了救母亲自己永远变成了一头石牛,赞扬了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在登向慈天寺的路上,我一路领先轻松地走在前面,而妈妈却慢吞吞地扶栏杆往上爬,嘴里还叹息道“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呀!”我大声地鼓
励她说:“妈,还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好!”
我们终于一鼓作气地登上了西山的顶峰——云室。是彩云休息的地方,由此可想云儿离我们有多近。在这里俯视地面波光粼粼的滇池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
的,真是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仰望天空,白云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显的格外美丽,远处的群山在烟雨朦胧中闪烁,真可谓是:蓝天白云,高山流水。
西山是个美丽的地方,大自然用他那神奇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为我们留下这美丽的人间仙境。
2.游昆明西山(游记)
到昆明,游西山。 宛如品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西山位于昆明市西郊15公里,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它峰峦连绵40多公里,海拨1900米至2350米。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也称碧鸡山。又因形状像卧佛,也叫卧佛山。
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极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誉。从昆明城东南一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两岸。她的头、胸、腹、腿部历历在目,青丝飘洒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显得丰姿绰约,妩媚动人,所以又叫睡美人。西山现已辟为一座森林公园, 景点较多。每年阳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届时四方士民云集聚会,唱山歌,对小调,耍龙舞狮,野餐赏景,热闹非凡。
换缆车,跨滇池,向西岸。
一到空中,辽阔平静,一片碧绿的滇池就呈现在眼底下。左边是昆明城,有许多彩色的建筑与绿树,在阳光下十分明丽;右边是郁郁苍苍的高崖峭壁,那就是西山。前边涟漪万顷,远处没有阳光,烟波万里,隐在一片灰茫中。这就是让人从小神往的隐藏着许多神奇故事的滇池!那眼波迷茫处不会还有神女吧?脚下一艘快艇劈浪飞驰,是去追赶仙女还是运送游客?那白浪之间一片片绿块是什么?请教同缆车的本地人,他说那是藻,滇池被污染了,长了不少绿藻。他指着下面的一片木排说:“看,木排上的那些设备就是抽取绿藻的。”国家花了不少钱治理滇池污染,可还没达标。污染容易治理难!
缆车着陆了。西山满眼的绿树,一些红墙黄瓦、飞檐斗拱点缀其间。最美丽的是龙门一带的陡崖,上达天际,下临深渊,背靠绿树满坡,面对碧波万顷。明代学者杨升庵说是它“苍岩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十分精当。眼前没有月,但那一层层的石坊、佛龛、庙宇、亭台横挂空中,高临水面,雄奇无比,不由人不登阶而上,去攀登它的高峰。从山脚到龙门,1333级的石阶,九层十一阁的石窟群都是什么人打造出来的?流传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刘长卿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王维有:“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李商隐有:“欹冠调玉琴,弹作松风哀”,宋词有:“松风涧水杂清音,空山如弄琴”,松、风、流泉,在耳边、在想像中交合,在山中回旋……
这石阶石窟是十八世纪道人吴来清以及十九世纪的云南名士杨汝兰父子等人千锤万凿开掘出来的,历时七十五年。慈云洞以下则是吴来清一人经过十五年的艰辛的劳动挖掘成的。清朝彝族诗人那文风有题壁诗记述:
万钻千椎显距才,悬崖陡处劈仙台。
何须佛洞天生就,直赛龙门禹凿开。
紫竹荫书心里出,慈云霭露掌中来。
昆池恰似观南海,不负当年梦几回。
3.绵阳市西山游记作文
国庆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西山公园玩。这是我仰慕已久的地方,以前想去总是没有时间,今天终于见到了它。
啊!这公园果然名不虚传!它“深居”凤凰山里,光是那气势就足已把你吓倒。走进西山公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迎风招展的花朵,多么婀娜多姿啊!沿着石阶小路往上走,迎面而来的是平静的玉女湖,那碧绿的湖水就像一块无瑕的翡翠。岸边高低起伏,自然天成,沿着溪水往前走,过了一座小石桥,那亭亭玉立的汉白玉雕玉女就站立在我们眼前,她端庄秀丽,宛如天仙下凡,踩着龙背,带着丹顶鹤来到人间游玩来了。水里一群群大大小小的红鲤鱼围着她嬉戏,仿佛想把她留在这里呢!
游完玉女湖,我们又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前往蒋琬墓。因为以前看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知道蒋琬是一个聪明睿智的人,是蜀国诸葛亮去世后的第二任丞相。听爸爸说他是我们蒋氏的祖先,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后就埋葬在那里。墓道两侧还屹立着石雕的大臣和祥兽,历经千年还是那样栩栩如生,我不禁想尽快看到蒋琬墓。一进入蒋琬墓的大门,我便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傻傻的站在那里:这墓好大啊,这墓好高啊!这么高这么大,和一间房子差不多,甚至比有些房子还要大,墓也是和其他的墓不一样差不多,是八边形的,上面还有个圆顶,真像一幢八边形的房子啊!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蒋琬墓旁边就是蒋园,园子里有碧绿的小草,美丽的鲜花,简直是鸟语花香,一派人间仙境的景象啊!蒋园非常的大,而且里面还有三幢古老建筑,在建筑旁边还有一个湖泊,整个蒋园真是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啊!
绕过蒋园向上,迎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凤尾湖,它的形状呈凤尾的形状。山顶上有这样一个自然的湖,的确称得上是一个奇迹!凤尾湖不深,但也不算太浅。瞧,那边在一派自然风光的湖面上,一块块奇形怪状、巧夺天工的石头,它们起到了小桥的作用,我们兴致勃勃又小心翼翼的通过它们,就顺利到了安阳亭。安阳亭是西山公园的最高处,它外观雄伟壮丽,红墙碧瓦,真美啊!站在这里可以鸟瞰绵阳城的远景,一座座楼房整整齐齐,美观漂亮,我不禁感叹:绵阳城的变化真大啊!我们勤劳的绵阳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丽了!
接着我们又顺路游览了恭侯祠,恭侯祠里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园中屹立的一座高大的蒋琬的铜像,长袖飘飘,显得很有威仪。
然后我们又游览草坪,桂花园,梅花园,腊梅园……等这些地方,都美不胜收。只可惜有些景点还在加固或维修,我们没能参观到这些地方,还有一点小小的遗憾!
天色渐渐晚了,我们也得回去了。出了大门,回头一看,这西山公园,这美丽的世外桃源,真令人流连忘返啊!美丽的西山公园,我下次还要来看你!
4.西山一游记事作文268字
西山一游 云南位于祖国的大西南,它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有幸去云南省的首府——昆明去游玩,那儿四季如春,是个可爱的花城。 今早我们一起去昆明著名的风景区——西山游玩。
从远处看去,西山就像一个睡美人,在山下有一个巨大的水面,它就是西南地区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滇池。真不巧,刚出门,天就下起了蒙蒙细雨,但是并没有打消我们的游玩的兴趣。
一进山门便看见一个巨大的天然森林,望着脚下的悬崖峭壁,我们的心不禁激动起来,车开到山腰的真武殿停了下来,下面的山路有我们自己来完成。可是我们刚走了不久太阳就露出笑脸,天气也热了起来,而西边的山上却还下着蒙蒙细雨,这才让我们知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有晴却无晴”。
在真武殿的上面是玉皇阁,大堂的正中端坐着玉皇大帝,东西两侧分别守着四大天王。再往上爬就是小牛全了,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个青年为了救母亲自己永远变成了一头石牛,赞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登向慈天寺的路上,我一路领先轻松地走在前面,而妈妈却慢吞吞地扶栏杆往上爬,嘴里还叹息道“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呀!”我大声地鼓励她说:“妈,还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好!” 我们终于一鼓作气地登上了西山的顶峰——云室。是彩云休息的地方,由此可想云儿离我们有多近。
在这里俯视地面波光粼粼的滇池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的,真是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仰望天空,白云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显的格外美丽,远处的群山在烟雨朦胧中闪烁,真可谓是:蓝天白云,高山流水。 西山是个美丽的地方,大自然用他那神奇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为我们留下这美丽的人间仙境。
5.游昆明西山(游记)
到昆明,游西山。
宛如品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西山位于昆明市西郊15公里,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它峰峦连绵40多公里,海拨1900米至2350米。
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也称碧鸡山。又因形状像卧佛,也叫卧佛山。
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极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誉。从昆明城东南一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两岸。
她的头、胸、腹、腿部历历在目,青丝飘洒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显得丰姿绰约,妩媚动人,所以又叫睡美人。西山现已辟为一座森林公园, 景点较多。
每年阳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届时四方士民云集聚会,唱山歌,对小调,耍龙舞狮,野餐赏景,热闹非凡。 换缆车,跨滇池,向西岸。
一到空中,辽阔平静,一片碧绿的滇池就呈现在眼底下。左边是昆明城,有许多彩色的建筑与绿树,在阳光下十分明丽;右边是郁郁苍苍的高崖峭壁,那就是西山。
前边涟漪万顷,远处没有阳光,烟波万里,隐在一片灰茫中。这就是让人从小神往的隐藏着许多神奇故事的滇池!那眼波迷茫处不会还有神女吧?脚下一艘快艇劈浪飞驰,是去追赶仙女还是运送游客?那白浪之间一片片绿块是什么?请教同缆车的本地人,他说那是藻,滇池被污染了,长了不少绿藻。
他指着下面的一片木排说:“看,木排上的那些设备就是抽取绿藻的。”国家花了不少钱治理滇池污染,可还没达标。
污染容易治理难! 缆车着陆了。西山满眼的绿树,一些红墙黄瓦、飞檐斗拱点缀其间。
最美丽的是龙门一带的陡崖,上达天际,下临深渊,背靠绿树满坡,面对碧波万顷。明代学者杨升庵说是它“苍岩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十分精当。
眼前没有月,但那一层层的石坊、佛龛、庙宇、亭台横挂空中,高临水面,雄奇无比,不由人不登阶而上,去攀登它的高峰。从山脚到龙门,1333级的石阶,九层十一阁的石窟群都是什么人打造出来的?流传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刘长卿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王维有:“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李商隐有:“欹冠调玉琴,弹作松风哀”,宋词有:“松风涧水杂清音,空山如弄琴”,松、风、流泉,在耳边、在想像中交合,在山中回旋…… 这石阶石窟是十八世纪道人吴来清以及十九世纪的云南名士杨汝兰父子等人千锤万凿开掘出来的,历时七十五年。慈云洞以下则是吴来清一人经过十五年的艰辛的劳动挖掘成的。
清朝彝族诗人那文风有题壁诗记述: 万钻千椎显距才,悬崖陡处劈仙台。 何须佛洞天生就,直赛龙门禹凿开。
紫竹荫书心里出,慈云霭露掌中来。 昆池恰似观南海,不负当年梦几回。
6.始得西山宴游记写景的句子
柳宗元和韩愈一样,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代表作家。
他写作的山水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后人所重视。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作品,主要写在他贬官永州时期。
柳宗元是一个很有热情的政治家,他和刘禹锡等人一起,参与了中唐时期的政治革新运动,受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当保守派的迫害全面来始的时候,他和他的战友们一起,被贬为永州司马。
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谪居边远地区的生活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唐朝时这里被人们看成是一个蛮荒之地。周围虽有不少的奇山异水,但是因为人迹罕至,所以没有被人们发现。
柳宗元来到这里以后,心情抑郁,就常常用探幽寻胜,徜徉山水来自我消遣。他非常惊异地发现了永州的自然山水非常悠美,使他流连忘返,并生发为文字。
他连着写了好多篇游记,特别是其中的八篇(《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成为前后连贯、脉络相通的一组散文,被后人称为“永州八记”。而《始得西山宴游记》就是八记中的第一篇文章。
“西山”,在永州之西,西山和永州之间隔了一条湘江。它从朝阳岩起到王茂岭止,绵延数里之长。
这篇游记它的题目就很耐人寻味。文章既然写游西山的经过,那为什么不像一般作者那样,起一个叫《游西山记》的题目呢?有人说可能考虑到作者在游西山的时候还饮酒取乐,以酒来助游兴。
那他为什么不起一个《宴游西山记》的题目呢?看来这篇文章题目“始得”二字,定有奥妙。“始”,开始。
“得”,原义获得,引申为发现。字面意思是,开始发现西山的奇特,获得宴游之乐的游记。
笔者看法,始得”可能有三个意思:一是这篇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所以“始得”作为八篇的开头。表达了第一次寻访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二更重要的在于作者游览永州并不是从游西山开始的。
在游西山之前,他曾经到过一些地方,并且也写过一些记载游览的文章。如游西山之前,他曾游过一个祠庙 “八华寺”,并发动在那里建造了一个西亭。
他还写了一篇《永州八华寺新作西亭记》的散文。但柳宗元觉得只有在游览了西山之后,他才算真正的发现了永州山水的特别之处。
并且在游览过程中,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他过去游览的时候,从来没有体会到的,给他非常深刻的印象。
所以他就把游览西山看成是游览永州山水的真正起点。那么“始得”这两个字就非常郑重的标明了游览西山以前的和这次游览西山的分界;三对作者有特殊意义。
从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贬永州后“恒惴栗”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审美感受;从游览本身看,这之前,因游心境压抑而无乐趣,从这儿才开始真正的游览。我认为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
全文五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所以需要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应仔细加以体会。
文章内容是写发现并且宴游的经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具体安排是,先写游西山的情形,再写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
这样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自余为僇人”到“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1自然段结束。这里并没从“始得”二字落笔直接写游览西山。
这部分没有涉及到游西山的内容,而是先写平日的游览,即游西山以前的游览活动。文章一开头,先交待了自己当时的身份和处境。
这是一种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处境,也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具体背景。“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余”,第一人称代词,作者自指。“僇人”,罪人。
“僇”同“戮”,即杀戮。因柳宗元在革新活动中得罪了皇帝成为朝廷的罪人,被贬官到永州,所以自称为 “僇人”。
“是”,指代词,此,这。“是州”,此州,指永州。
永州是个荒凉的地方,柳宗元生活在这里,与自己的战友隔绝,音信皆无,所以感到政治前景暗淡,心情当然是常常恐惧不安的。这几句说,这是我成为朝廷罪人以后,住在永州这个地方,常常恐惧不安。
这个开头,包含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抗议。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
他是要在游览中,排解内心的忧愤,在游览中忘却现实处境,想在精神上寻找某种寄托。所以他写:“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慢慢而游。”
“其隟也”在句中充当状语。“隟”,空隙,闲下,空闲。
这是说,每当自己政务之余,偶有空闲的时候,到处走走、玩玩。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两个重叠的形容词。
“施施”“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
两个“而”字是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谓语之间,表示前后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间的“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