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措施拼音怎么写
[ cuò shī ]
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用于较大的事情):计划已经订出,措施应该跟上。
近义词;
1、方法
[ fāng fǎ ]
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工作方法、学习方法、思想方法。
2、举措
[ jǔ cuò ]
举动,措施:新举措、举措失当。
3、门径
[ mén jìng ]
入门之路,常比喻学习、工作的方法。
4、手段
[ shǒu duàn ]
①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革命的战争是夺取政权的手段。
②本领,能耐:手段高强。
③指待人处世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耍手段骗人。
扩展资料;
手段的反义词;
1、权术
[ quán shù ]
权谋,手段(多含贬义):玩弄权术。
2、技能
[ jì néng ]
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基本技能、技能低下。
3、本事
[ běn shì ]
文学作品主题所根据的故事情节:本事诗。这些诗词的本事,年久失考。
[ běn shi ]
本领:有本事、学本事、本事大。
4、手法
[ shǒu fǎ ]
①文学艺术创作的技巧。
②手段
③两面手法。
④做事的方法:各人有各人的手法。
2.怎么能学会拼音打字,最快的方法,拼音差不多全都会,就是不会拼
先记熟汉语拼音声母和韵母的读音,记住并背会拼音字母,然后再将字母组合起来拼读,多练打
字,很快就会了.下面这些是我花费了时间整理出来的,并标注了拼音的发音,希望能帮到你.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发音较轻快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3个
平舌音:z c s 有 3个 (拼音中以“z、c、s”开头的)
翘舌音:zh ch sh r 有 4个 [(拼音中以“zh、ch、sh、r ”开头的)
声母的发音:b[玻] p[坡] m[摸] f[佛]齿龈音
3.举是多音字吧,有几个读音,怎么写
举
(举)
jǔ ㄐㄩˇ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
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
3. 发起,兴办:~义。~办。创~。
4. 提出:~要。~例。
5. 推选,推荐:推~。荐~。
6. 全:~国。~世。~家。
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
8. 攻克:“一战而~鄢、郢”。
(7) 姓
古代重量单位,一举重三两 [three ounce]
◎ 举
举 jǔ
〈形〉
(1) 全 [entire;whole]
举家锦衣玉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举门(满门,全家);举时(举世);举族(全族)
皆,都 [entirely;completely]
举疾首蹙頞。——《孟子·梁惠王下》
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
杀人如不能举。——《史记·项羽本纪》
常用词组
--------------------------------------------------------------------------------
举哀 举案齐眉 举办 举兵 举不胜举 举步 举措 举动 举发 举凡 举高 举国 举劾 举火 举家 举荐 举借 举力 举例 举目 举棋不定 举人 举身 举世 举世闻名 举世无双 举事 举手之劳 举贤使能,举贤任能 举行 举言 举眼 举眼无亲,举目无亲 举要 举业 举一反三 举义 举止 举止大方 举踵 举重 举子 举足轻重 举坐,举座
回答者: shenyangsjch | 十四级 | 2011-1-24 10:48
这个字没有歧音,读ju
详见:/s?wd=%BE%D9#hiddencn
回答者: 精钢石 | 五级 | 2011-1-24 10:58
4.汉语拼音方案的与时俱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根据党的十八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努力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认真总结55年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成绩与经验,妥善处理好新形势下汉语拼音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推行力度,使汉语拼音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是我国重要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汉语拼音方案》的创制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不是表音文字,从直音、反切起,中华民族为汉语寻找一个科学适切的拼音方案的努力就不曾停止。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一些知识分子兴起了切音字运动,创制了20多种拼音方案。五四运动前夕,民国政府颁布了汉字笔画式的注音字母,在帮助识字、正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世纪20年代,钱玄同、赵元任等创制了“国语罗马字”,30年代,郭质生、瞿秋白等创制了“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但未能形成统一的罗马字母拼音方案。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党中央作出进行语言文字改革的重大决策。
1956年至1958年间,国家成立了“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决议》。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近现代以来汉语拼音运动的继承与发展,是研制阶段1000多个海内外建议方案的集大成者,其拉丁(罗马)字母形式,以及“音素化”和“国际化”的特点顺应了历史潮流,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光和胸襟。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我们之所以能够通过汉语拼音,在国际通用的字母键盘上向计算机输入汉语汉字,在海量的网络数据库中检索获取所需要的中文信息,得益于当初研制者们的科学务实,更得益于亲自过问、指导研制工作的**、**、陈毅、吴玉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
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一直是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重要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1958年,**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确定了新中国语言文字政策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整理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1986年,国家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五项任务,“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位列第三。
1997年,国家召开第二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了跨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继续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扩大使用范围”仍是四项主要任务之一。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拼写和注音工具”的法律地位。
2012年,《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到2020年的工作目标,明确指出要使“汉语拼音更好地发挥作用”。《汉语拼音方案》的普及得益于我国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55年来,国家采取多种举措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一是制定颁布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少数民族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规范》等一系列与《汉语拼音方案》配套的规范标准,以利社会应用。
二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法令和规范性文件,对新闻出版、地名标志、体育活动、商店牌匾、商品包装等领域规范使用汉语拼音提出了明确要求,不断加大推行力度。三是坚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汉语拼音教学,广泛开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实验,努力提高国民的汉语拼音能力,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亿人掌握了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认为,“《汉语拼音方案》在语言学上是完善的,用于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法是最合适的”,通过了“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的决议;1979年联合国秘书处决定采用汉语拼音作为在各种罗马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国人名和地名的标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的国际标准。
新加坡、马来西亚政府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本国华语的拼音方案。英文等罗马字母文字中吸收了用汉语拼音拼写的中国人名、地名及其他专有名词,英、美等国出版的权威工具书中大量收录这类词语,英、德等多个国家出版的地图中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图书馆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中文图书目录。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华民族几代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它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