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场秋雨一阵凉的下一句什么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这句气象谚语表示,秋季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在江淮地区的秋季则常常是冷暖气团交汇辐合的地区,每当北方冷空气南下,并在江淮一带与暖气团产生交汇,就会带来一场秋雨、一阵秋风,造成一次降温。气温也将变得一次比一次低,十场秋雨过后,大约就是秋尽冬始了,人们就要穿上棉衣防寒了。
扩展资料: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一场秋雨一场寒
2.“一场秋雨一场寒”的下一句是什么,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十场秋雨穿上棉。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这句气象谚语表示,秋季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在江淮地区的秋季则常常是冷暖气团交汇辐合的地区,每当北方冷空气南下,并在江淮一带与暖气团产生交汇,就会带来一场秋雨、一阵秋风,造成一次降温。气温也将变得一次比一次低,十场秋雨过后,大约就是秋尽冬始了,人们就要穿上棉衣防寒了。
扩展资料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几种:气象、农业、卫生、社会、学习。
参考资料:谚语-搜狗百科
3.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后句是什么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应该是一句民间谚语,说它有科学道理没有,肯定是有的。因为它作为一条千百年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生活箴言,一定有它的意义所在。不过,它的道理大多都是古人多年来观察气候变化的生活经验演化而来的。
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应该这样解释的:秋季是一个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每当进入秋季之后,天气的变化就非常明显。可能我们都能感觉到,在秋天里每下一场雨,都会添几分凉意;而随着一场又场的秋雨降落,我们所感受的气温也越来越低,那么随着气温的不断降,人们便会迫不得已的就会添加衣物。
上半句“一场秋雨一场寒”,提到秋雨,或许大家的第一感觉就是冷,的确也是这样的,正所谓“秋风萧瑟”,秋天下雨的时候是真的很冷。秋季下雨的时候降温很快,所以让我们觉得一场秋雨会带来一次明显的寒冷,并且渐渐地将我们都带入到冬天。
下半句“十场秋雨穿上棉”,秋季下雨,下一次就会更加的冷一点,下个十来次秋雨,也就基本上到冬天了。另外,这个“十”并不是指实数,它在这里更多地是概数,指的是“多次”的意思。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66431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就是一条可贵的“气象谚语”,这它也算是古人对我们的提醒与忠告吧!
扩展资料
气象谚语是从群众中来的,这样就不可避免的有地方方言混杂其中。如乐安地区流传的“二月初二晴,乌江作不成,二月初二雨,乌江作到底”的谚语中,“乌江”两字就是方言,意指阴雨低温天气。
气象谚语是群众长期在一个地区积累起来的经验,地区性很强。在甲地适用的谚语,到乙地不一定适用。如在河流自南向北流的地区有“云走上,雨落如插枪,云走下,雨落如散沙”的说法。假如把这句谚语搬到河流自北向南流的地方就肯定不准确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象谚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一场秋雨一场寒的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