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家乡的盒子粑四百字以上怎么写
我的家乡 我爱我那充满欢声笑语的家乡。
春天,柳树姐姐脱掉了白连衣裙,换上了绿婚装。调皮的小草弟弟探出了小脑袋,小花妹妹露出了洁白的面颊。
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的耕耘、播种。我们小孩子在草坪上玩耍。
小鸟仿佛被吸引住了,也放声歌唱。在那美丽的乡村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声。
夏天,溪水哗哗的流着。我们小孩子在河边玩耍嬉戏。
大人们在树阴下谈天说地。知了在叫着,好象在说:“热死了热死了!”小鸟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愉快飞翔。
在那美丽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秋天,枫树姐姐飘落着红叶,仿佛在迎接丰收的一年。
小花准备去和它的哥哥姐姐们告别了。农民伯伯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我们在帮助农民伯伯干活儿。小鸟成群结队地在和这里的一切告别。
在那充满欢笑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告别声。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我们在小路上愉快地玩耍。所有的植物都屈服了,只有那冬青树在风雪中傲然屹立。
动物们大多都冬眠了。在这僻静的冬天里,留下了冬姐姐的足迹。
2. 谁知道<日粑chua>的chua字杂写
粑
bā
<;名>
[方]∶粑粑,粮食蒸熟后捣碎做成的饼状食品 [cake]。如:糯米粑;糖粑;糍粑
粑
bā
<;动>
[方]∶紧紧贴在…上 [stick to]。如:把画儿粑在墙上
依恋 [be reluctant to leave]
平素间多粑我的,今天一会儿就要走,莫非姨妈在哪里得罪了你吗?——《香罗帕》
粑粑头
bābātóu
[bun] [方]∶旧时妇女梳的圆髻。也叫“粑粑髻”
粑
bā
ㄅㄚˉ
饼类食物:~~。糍~。糖~。
郑码:UFYI,U:7C91,GBK:F4CE
笔画数:10,部首:米,笔顺编号:4312345215
襼
yì
ㄧˋ
衣袖:“掎裳连~。”
郑码:WTBZ,U:897C,GBK:D27E
笔画数:23,部首:衤,笔顺编号:45234122121341213541154
参考资料:金山词霸2006
3. 都昌县做年粑四百字作文
我家乡的风俗,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真正结束,过了十五就年过月尽了,一切又恢复了平常。那时候,我就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
农历二十四过小年之前,我母亲就开始忙碌了。先是将苕果、高粱果、蚕豆、花生之类的东西炒熟,然后装入坛坛罐罐里。接下来,又忙着打年粑了。先将籼米、糯米、高粱米洗净、淘好,再放入水桶或者现子盆(一种很大的木盆)中浸泡一天一夜,然后捞起来用烧箕(农村人用来沥饭的竹器皿)沥干水后,倒进箩筐里盛起来。第二天,就挑到对房里,用对舂成粉状,用箩筛一筛,筛下来的细腻粉末就是做年粑的原材料了。把那些细粉装进蒸笼里蒸熟后,倒进粑臼里,几个男劳力用粑杠使劲猜,猜好后的面团就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年粑了。我最喜欢吃糍粑,糍粑也就是糯米粑。
有一年,做年粑时,我爸把刚出笼的糯米散到入粑臼中,我就迫不及待地想抓一把起来吃,谁知那面团十分粘,滚烫的面团粘在我的手上甩也甩不掉,我被烫得一边跳一边哭。我爸慌忙从水缸里舀来一盆冷水,把我的手按在里面浸了好长时间……我爸那时很心痛地吹着我的手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都是好吃惹的祸。要吸取教训哦,不要再做这样的傻事了。”
4.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2例文
《家乡的糍粑
每年冬至过后,家乡便进入了打糍粑的高峰季节。一到傍晚,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无不弥漫着糯米的芳香,飘荡着村民的欢笑。村里的小孩更是欢呼雀跃,在大人们的吆喝中钻来穿去,不时抓一把糯米饭,或者揪一块半成品的糍粑放进嘴里,脸上顿露得意之色。
江南很多地方都有做糍粑的习俗,多数是将糯米用机械研成粉状,用水调稀,做成碗口大的团子,再放进木桶或铁桶里蒸。有的为了增加风味,还在糯米粉里包些芝麻、糖果之类的配料,看上去小巧玲珑精致可口,其实不然,这样做出来的糍粑粘粘糊糊,没有一点香味,更没有一点咬劲。而我家乡的糍粑则截然不同,全以上等糯米为料,纯手工制作,不参任何杂质,原汁原味,香气扑鼻,咬上一口,回味无穷。
老家做糍粑熟称打糍粑,虽然做与打只一字之别,可操作程序、制作方式则完全不同。前些年,老家每年每户平均要打100多斤糯米的糍粑,每个有15公斤左右。由于数量多,制作劳动强度大,一般是几户人家联合起来干,需要10来个男劳力才玩得转。
打糍粑的程序比较复杂,先要将糯米在清水中浸泡数小时,然后放进木笼中蒸上一个多钟,再将蒸熟的糯米放进兑窝(一种石头制成的器皿,旧时舂米之用,圆形,上宽下窄,中间空心,可放15公斤左右的糯米),最后由10来个手持打粑棍的壮劳力围着兑窝连续捣插20分钟,直到糯米捣烂,连成一团,再由两个大力士齐心架起已成半成品的糍粑,奋力抬到八仙桌上。此时,早已等候在此的糍粑制作高手便会飞快地接过糍粑,放在涂满食油的桌上用力揉搓起来。揉糍粑既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技术含量还很高,体力不好脑子不灵的人,一般是担不起这个重任的。经过10多分钟的揉搓,原来还比较粗糙的糍粑便会慢慢顺滑起来,再经过一晚的冷却,大于筛子、圆润如玉的糍粑就出笼了。
老家的糍粑一般要吃到次年开春,有的甚至要吃到初夏,为了长久保鲜,家家都有专门用来装糍粑的大水缸,糍粑就淹没在缸中的水里,想吃了就去捞,不过冬天捞糍粑是个苦差事,可再苦也没办法,谁叫这东西好吃啊。
老家的糍粑不但个大,形好,味佳,吃的方式也多。有饭上蒸着吃,火中烤着吃,油锅煎着吃,和菜煮着吃,每种吃法,各有风味,令人垂涎,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