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桐梓小西湖的作文
星期六的傍晚,我与妈妈去小西湖观赏夜景。小西湖是一个不规整的天然湖泊,这个湖泊虽说不上纯净,但它的水却那么的绿。晚风一吹,湖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美极了。通过岸边的灯光我们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小鱼和小虾在水中嬉戏,只见小虾在中间,小鱼在小虾的身边游来游去,好像在为小虾伴舞。这时,湖的那边传来了几声鸭叫,原来,鸭妈妈也带着它们的宝宝出来观赏小西湖的夜景了。突然,鸭妈妈把头猛地插进水里,又猛地把头从水里拿出来,后面的鸭宝宝看到了妈妈的这些动作,也照样模仿,湖面顿时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波纹。
湖的中心有一座小岛,岛上长着几棵垂柳,垂柳的叶子被秋风一吹,一片一片的落到了绿绿的湖水里,就像一叶叶小舟在湖中航行。岛上的垂柳长得非常挺拔,它们那挺拔的身影倒映在湖中,像一个个大苹果漂浮在水面上。
湖的南面有一个小亭子,这个小亭子虽然是木头做的,但它却仍然挺立在风风雨雨之中,供游人休息。
傍晚的小西湖灯光辉煌,就像那里藏着无数的宝贝等待我们去寻找。傍晚的小西湖真令人心旷神怡呀!
2. 写松树的外貌
常绿树。
绝大多数是高大乔木。高20~50米,最高可达75米(美国的糖松P.lambertiana)。
极少数为灌木状,如偃松(P.pumila)和地盘松(P.yunnanensis var.py□maea)。较幼时的树冠为金字塔形,树枝多呈轮状着生。
幼苗出土、子叶展开以后,首先着生的为初生叶,单生,螺旋状排列,线状披针形,叶缘具齿。初生叶行使叶的功能1~3年后,才出现针叶,通常2、3、5枚成束,着生于短枝的顶端。
每束针叶基部有叶鞘,早期脱落或宿存。叶肉组织中的树脂道的位置在成年植株比较恒定,可分为外生、中生、内生3种类型。
松树针叶横切面中可见1或2个维管束,特殊环境下可在双维管束松树中出现维管束合并的情况。球花单性,雌雄同株。
球果由多数种鳞组成,成熟后木质化。种鳞的裸露增厚部分称鳞盾,鳞盾先端的瘤状突起称鳞脐。
有的树种鳞脐具刺,有的无。球果成熟时种鳞张开,种子脱落;但少数树种种鳞则长期保持关闭状态。
每个种鳞具种子2粒,种子上部具一长翅,少数具短翅或无翅。 红松(P.koraiensis) 小枝松科是裸子植物门中最大的科,有10个属、230多种,其中松属就有90多种,是松科也是整个裸子植物门中最大的属。
松树是北半球最重要的森林树种,除苏门答腊松分布到南纬2度外,其余各种都自然生长在由赤道到北纬72度的山川原野上。尤其在温带地区,松属植物不仅种类多,而且往往形成浩瀚的林海,因此松树被誉为“北半球森林之母”。
松树对陆生环境适应性极强。它们可以忍受-60℃的低温或50℃的高温,能在裸露的矿质土壤、砂土、火山灰、钙质土、石灰岩土及由灰化土到红壤的各类土壤中生长,耐干旱、贫瘠,喜阳光,因此是著名的先锋树种。
松树最明显的特征是叶成针状,常2针、3针或5针一束。如油松、马尾松、黄山松的叶2针一束,白皮松的叶3针一束,红松、华山松、五针松的叶5针一束。
松树为雌雄同株植物,而且孢子叶成球果状排列,形成雌、雄球花。雌球花单个或2一4个着生于新枝顶端,雄球花多数聚集于新枝下部。
松树的球花一般于春夏季开放,但花粉传到雌球花上后,要到第二年初夏才萌发,使雌花受精,发育成球果(俗称松塔或松球,不是果实)。球果于秋后成熟,种鳞张开,每个种鳞具两粒种子。
松属植物中的多数种类是高大挺拔的乔木,而且材质好,不乏栋梁之材。中国东北的“木材之王”——红松、北美西部广为分布的高大树种(高达75米)—西黄松、原产于美国加州沿海生长速度最快的松树——辐射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的湿地松、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原产的加勒比松、广布于欧亚大陆西部和北部的欧洲赤松等等,都是著名的用材树种。
松树的观赏价值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国,从皇家古典园林到现代居民家中都能见到松树的倩影,例如北京北海、颐和园中的油松、白皮松,树桩盆景中广泛使用的五针松等,一些名山胜地,更是山以松壮势、松以山出名。
黄山的黄山松、华山的华山松、长白山美人松……无一不令游人叹为观止。 中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从松科来看,就能充分表现出华夏大地是名副其实的“裸子植物故乡”。
在中国广袤的山林原野中,不仅生长着茂盛的松树、落叶松、云杉、冷杉森林,而且在一些深山密林中还隐藏着许多极为珍贵稀有的松科树种。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中,松科植物就有39种,占总数(389种)的1/10。
其中银杉被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百山祖冷杉、金钱松等17种列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黄枝油杉、樟子松等21种列为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20年前,在世界上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东南沿海有座名为百山祖的山峰。
1976年,浙江省庆元县林科所高级工程师吴鸣翔“一鸣惊人”,由他发现并定名发表的百山祖冷杉,使百山祖这处“被人遗忘的角落”在世界植物学界放射出异彩。世界上已知的50种冷杉中,百山祖冷杉最为珍贵。
因为在地球上只有中国浙江省百山祖顶峰西南坡有这种树生长,目前活着的仅有4株。这对于一个物种来说,离灭绝不过半步之遥。
1987年,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将百山祖冷杉列为当年公布的世界最珍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中国有关单位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希望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使这种濒危植物转危为安。
与百山祖冷杉相比,银杉出名早了整整20年。虽然中国植物学者杨衔晋,早在1938年就在四川金佛山采到过这种植物的枝叶标本,但由于没有花和球果,这份标本一直没有被鉴定。
直到1955年,钟济新教授带领的科学考察队,在广西砻胜县花坪林区采到球果的植物标本后,银杉才由植物学家陈焕镛和匡可任定名发表。银杉是一种过去一向认为早在地球上灭绝了的化石植物,它的球果化石和花粉,曾分别发现于北纬60度的西伯利亚地区及法国西南部的第三纪地层中。
活银杉的发现使植物学家大为震惊,西方学者们对华夏大地更加刮目相看。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有活的银杉,而且数量很少,只有几千株,分散在四川金佛山、广西花坪和大瑶山、湖南界福山和八面山、贵州的道真和桐梓山区,非常罕见。
银杉只能生长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空气十分潮湿的深山中,对环境要求。
3. 概括四渡赤水这个故事,要写清楚一渡赤水怎样,二渡赤水怎样,三
详细: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时,**为了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入湖南同红2军团、红6军团会合,妄图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共调集30万兵力围追堵截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决定从遵义等地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红3军团、红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1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等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一渡赤水
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古蔺、叙永地区前进。川军立即以12个旅分路追截,并沿长江两岸布防。2月7日,中共中央因为敌军已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红军进逼,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接着,红军即向川滇边境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二渡赤水
2月9日,中央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这时,第2路军各纵队分别向扎西迫近。为了迅速摆脱川、滇军的侧击,**等决定东渡赤水,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11日,中央红军从扎西挥师东进,于18日至21日在太平渡、二郎滩渡过赤水河。三渡赤水
遵义战役后,**由汉口飞抵重庆坐镇指挥,并改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企图南北夹击,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3月5日后,中央红军以红9军团在桐梓、遵义地区吸引川军向东,主力由遵义地区西进腊坎、长干山寻机作战未果。15日,红军主力进攻鲁班场未能奏效。16日,红军在茅台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向四川南部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四渡赤水
在国民党军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况下,**等决定,乘敌不备折兵向东,在赤水河东岸寻机歼敌。3月20日,为迷惑敌人,红1军团一个团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主力则由镇龙山以东地区,突然折向东北,于21日晚至22日,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从敌集团右翼分路向南急进。
四渡赤水是**同志巧用兵的一个典型范例,同时红军在经过的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使当地群众受到革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