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泥塑描写作文
在我的写字台上,放着一个泥塑的“七品芝麻官”。
“芝麻官”胖乎乎的,一对倒挂的眉毛下,那双小小的眼睛眯成一条线。他那扁平的鼻子上面有一块白斑,大大的嘴巴上长着一撮往上翘的小胡子,头上戴着一顶小小的乌纱帽,帽上有一对圆圆的纱翅。“芝麻官”身披一件大红袍,他那胖胖的右手拿着一把小花扇,左手提着银白色的玉带,脚上套着一双笨重的大黑靴子。嘿,他可真神气!
“芝麻官”很有趣。你只要轻轻地按一按“芝麻官”的大肚子,他就会笑嘻嘻地摇来摆去,乌纱帽上的一对纱翅跟着一摇二晃的,同时还发出“哈哈”、“哈哈”的笑声,让我笑得肚子疼!
我昨天去问杨老师“芝麻官”是好官还是坏官,杨老师告诉我:“‘芝麻官’是正直、为民的好官,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我喜欢看“七品芝麻官”那逗人发笑的模样,更喜欢他那正直、为民的品格!
2. 风翔泥塑怎么写4年级作文,2百字
今天,我准备用陶土做一条鱼,就先去商店里买了做泥塑的材料:一包陶土、一把小刀、一块垫板。
开始制作了,先把陶土取出来放在垫板上,用小刀切出其中的三分之一,不断地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这样才容易成殂。然后将揉好的陶土压制成一个扁圆形,边角部分要做得非常光滑,把它作为鱼身部分。
下一步,就是在鱼身上作装饰了,这可是很重要要一步。先在鱼头是用刀切出一个三角形,用搓好的长泥条围在边上,当作嘴巴。再拿出一块,做成花瓣状,并在中间贴上“花蕊”,做成一个花样的装饰品。再用剩下的陶土搓成长条,分成几份,再分别压扁,划出纹路,将其不规则地贴在鱼身上。这样,鱼鳞和身上的花样装饰就算做好了。等我再把三角形的尾巴装好,一条活灵活现的鱼就展现在我的面前了。
我用满是泥巴的脏手摸了摸鼻子,不无骄傲地看向妈妈。妈妈笑了笑说:“不错,只可惜是条瞎鱼呀。”我一愣,随即发现忘了装眼睛了,连忙找了颗小珍珠给鱼安上,这样一看,这时的鱼才算完整呢。
鱼儿躺在垫板上,摆动着尾巴,仿佛要游动起来,又仿佛在对我说:“小主人,谢谢你给了我明亮的眼睛。”
3. 如何制作泥塑、请写讪具体过程
举个泥塑入门例子,做个黄金—头-骨。准备材料天然陶泥(楼主买的是烧陶器用的陶泥,是很便宜很不专业的壹种雕塑材料,有兴趣的也可以用软陶,油泥。丙烯颜料及画笔、小刀。
首先用陶泥搓壹个球两边用小刀削去两个球冠,再取壹小块陶泥做成大概叁棱柱的形状放在球体上,做为头骨的下颌部分,用手将两部分连接处抹匀。在将正面的壹面大致用小刀压出中轴线和确定眼部,鼻部和嘴部的线。
然后开始用小刀挖掉多余的陶泥,具体见图中绿色字标注同时在红色字标注处加上适量陶土做出这些突出的部分并用手抹平滑。
在家用取暖器上每壹面烘干大约15分钟,至颅骨表面微微发白。如果使用软陶,需在烤箱中烘烤。然后用丙烯上色,先上壹层黑色作为底色,以便表现金属质感。此时丙烯颜料可以不加水,用笔刷多刷几遍将颜料抹匀。
等黑色颜料干透后刷上金色颜料,此时颜料需要加水调和后再刷,否则会留下很明显的笔刷痕迹,加水后得到的表面比较光滑。颜料干燥后插上从闹钟里拆下来的零件做装饰。不用拘泥于材料,你可以用任何你能找到的零件做装饰。
4. 怎样写好一篇关于学艺的作文
学画画
画画,美术喜欢画画。还报过几次美术班。常常一有空就拿出白纸来,叽里哗啦地在上面画了起来的知识。我还特意找我想大家都会吧?在我的课余生活里,画画是一种美的享受。
在小时侯,我就很。当时,自以为自己画得不错了,可拿出来给大家一看,直叫人捧腹大笑。画的是鼻子不对嘴巴,提供简直是一个“小丑”。我可没为这事而对画画失去了信心,继续画。
在老师指点下,我画画之余,还注意观摩一些名画,了解许多关于了一本小本子,当美术写生本,把观察到的物体描摹下来。在我身边,还有许多同学热爱美术,我常常吸取一下他们的经验。美术也和语文数学一样,是要一点一滴学起来的。如果画出一副好作品,我就像做出了一道难题一样高兴。
渐渐地,我的画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啦!虽然,我不一定会成为画家,但我要努力画出心中的美、生活的美、人生的美。。。画画的过程就是一种感受美的过程,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把一件事做好,并不是那么容易,可是如果你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你就可以得到梦寐以求的结果。
5. 学习泥塑作文
前几年,我与哥哥住在一起。
哥哥做泥塑的功夫可棒了。他做的泥塑看起来栩栩如生,慢慢地,我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愿望——我也要像哥哥那样做一手漂亮的泥塑活。
从此我便踏上了我的泥塑之旅。以后每当哥哥要做泥塑时,我便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学着——边看着哥哥做,手里也拿着花泥和美工刀小心翼翼地模仿着。
刚开始,好像一切不太顺手,每当我把我的杰作向哥哥展示出来时,哥哥却总笑着说我做的是“四不像”。几次之后,我再也不敢向他展示自己的作品了,便用零用钱买了本有关如何做泥塑的书,成天闷在房间里苦苦地自学着。
为了做好泥塑作品,我可下了一番苦功。炎热的夏日里,我在房间里做泥塑,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也顾不得擦一下;美工刀划伤了我的手指,贴上创口贴后继续做;做坏了,也绝不灰心,换块花泥重新做……在刚入门时,我遇上了许多困难,也遭遇了多次的失败,但每次看着自己不太成功的作品,我都认真地思考,并获得了新的经验和教训。
日复一日,我的经验也愈来愈丰富,做泥塑的技术也愈来愈纯熟,摆在桌上的作品也越来越栩栩如生了。现在,泥塑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也成了我的拿手绝活。
看见我的作品,哥哥再也不笑我了,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啧啧称赞。
6. 怎么写作文我学会了捏泥塑小狗的作文要有过程
一天,我上昆明去玩,干外公带着我、姐姐、弟弟去一个叫宝海公园的地方玩,到了中午,我看到一个泥塑园,我就进去看,里面的泥塑可多了,有泥人、葫芦、花瓶……什么什么的,数都数不清楚,每一件样品的栩栩如生。
这时,有个爷爷走了出来,和蔼的说:“小朋友,你想做泥塑吗?”我说:“嗯,非常想学!”爷爷说:“好啊,你过来我教你,你先弄一点泥在盘上,,撒些水在泥上,以防干了,然后踩着按钮用手开始捏,我就在你旁边”我说:“好”然后,我就在老爷爷的指点下按着步骤做,先是踩着地上的按钮,盘开始转动了,我用手把泥弄了一个小洞,左弄右弄,就是弄不好它,我就有点气馁了,心里想:看来我不是这块料啊!
这时,老爷爷走到我身边看了看,说:“孩子,不要气馁,你一定可以做好的”,爷爷的这句话让我重新振作起来。我自信的说:“好的,爷爷,我一定把它做好”,此时,我看到爷爷已经做了好几个了,我仔细的观察爷爷做的过程,手里不知不觉的就捏成了一个杯子,接着我又把它捏成了一个葫芦。我兴奋的说:“大功告成了!”爷爷走过来一看说:“不错,孩子,我可以告诉你,来这里的人都做的不是很好,让他们带回去会可惜了原料,不过我看你这个做得很好,你可以带回去做个纪念,以后做什么都要有信心,不要轻易说放弃,好不好?”我听了很感动!
在回家的路上,我回味着老爷爷的话,仿佛自己长大了不少,也懂得了不少!心里美滋滋的想:我在昆明学会了泥塑。
7. 泥塑是怎么做的
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 汉代红陶猪
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他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道子学成,惠之不甘落后,毅然焚毁笔砚,奋发专攻塑,终成名家。为当世人称赞:“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 泥塑菩萨头像
品出售。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风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蜂蜜等。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做源人殉葬,做佛像膜拜,做“耍货”玩赏的民间风俗,是中国泥塑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至唐宋时代,泥塑艺术发展到盛期,著名泥塑有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山西太原晋调的宫女等。至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著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泥人张”指天津泥人张长林,是捏塑世家,作品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容笑貌,色彩装饰,无不强调一个“像”字。其子张兆荣、孙张景桔继承祖业,为中国彩塑艺术作出贡献。惠山泥人又可分两类:一类“泥要货”供儿童玩耍、“大阿福”是最典型的作品。其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色彩明朗热烈,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另一类为“手捏戏文”,主要塑造戏曲人物。这类泥人很注意种态刻画,造型适当夸张,表现技法精练,色彩纯朴、深厚,实有江南地方特色。现代著名艺人有胡新明、王忠富、于庆成等人。此外,陕西凤翔、河北白沟河、苏州虎丘等地亦为著名的民间泥塑重要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