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明去淮海纪念塔春游日记怎么写
到了预定的地方,我们脚踏鲜草,肩披朝阳,奔跑与无尽的花香间。
这里的草,是那样青。这里的空气,是那样新鲜。这里的天空,是那样蓝。还有那花,那碟,那河,都是市区里不曾有的。风拂摸全身,仰躺在草地上,让草的朝气,花的芬香,溢满周身。
突然,风云骤变,闪点阵阵,雷雨倾盆而下。四周的小草都边成了毒蛇,毒昆虫。鲜花也边成了真着血盆大口。小河的河水漫过河床,铺天盖地的大水向我们淹过来。。
“啊。。”我猛地坐起,哦,原来是场梦,再发现,自己全身早与被汗水淋透了。
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呢?大概是昨天不愉快的春游导致的吧。老师说了,这次春游,因为参加的同学少,而且还有家长跟随,所以是她组织过的最糟的一次春游,还说以后她再也不组织学生春游了.
好难过啊,不知道下次春游是什么时候,也许永远也不会再有下次了。
2. 关于徐州淮海纪念塔观后感怎吗写
缅怀先烈-观后感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想到电视频目上的一个小镜头,会让那些传媒工作人员,包括导演,见习记者,再到灯光师,忙上一个钟甚至大半天,他们对观众的负责体现在对追求工作的完美,从摄像,灯光,到拍摄,每一个动作,细节…… 在每声振耳欲聋的枪声,炮响中,你仿佛置于那场残酷,愈烈的战争中:是什么样精神可以让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激昂向前?又是什么样的信念可以让他们直面生死? 在采访那些幸存者身上,你会发现对他们的景仰是油然而生的,天下是他们打下来的,而那些英雄就在镜头前,就在你面前,你会作何感想? 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和岁月的磨励,他们更懂美好生活的不易,半个多世纪的光阴似乎并没有消退他们的记忆,年迈的他们有点一段记忆由新,永远无法磨灭的那段血的历史…… 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战争是那么久远的事情,他们讲的对我们而言只是故事,更是传奇,但也就在他们的上半辈确是真的经历过出生入死,,他们的生命在随时会在那个时候消失,而十年,二十年,半个世纪,他们也将不能再见证这段真实的历史,是的,那时也真的只是历史了…… 有的人死了,但他们还活着,是的人不可能永生。
在那一个个丰碑面前,能否让我们这些后人记起那些曾经同我一样年轻的生命?又如何去理解战争同牺牲? 也许只有穿上军装,身为战士,才能深圳意识到这份责任…… 生与死的距离一直都是人们在探讨潜在而深刻的话题,也许那些英雄们并不知道生与死的意义,也没有考虑孰重孰轻,但他们用热血,用生命,用牺牲去诠释了永生的涵义,诠释了生存的特殊一面…… 我不相信有鬼魂的存在,但是现在我真的希望有天魂保佑他们:安息。
3. 淮海战役观后感 帮我写一篇啊300字的
呵呵,好像不够,你在往里面加点吧
前几天,我看了《红色经典》之《淮海战役》,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这次战役的重要性当然是不用说的了!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激战了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我军大获全胜,使**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红军战士他们临危不惧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看到可敬可佩的红军战士们,我不禁想起了我们自己。在家里,我们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非常疼爱我们,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退缩,交给爸爸妈妈去解决。而且总嫌饭菜,这里加多了盐,那里放少了醋。
而红军战士们呢?他们吃的是难吃又不饱肚子的青稞面,有时甚至没有东西吃。红军长征的时候还穿不暖,吃不饱。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坚强地面对困难,勇敢地与敌人斗争,终于赢得了战争,用自己的生命以及鲜血换取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应该学习红军战士们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努力建设美好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