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样写好欧体字
遵循“取法乎上”的原则,许多书法爱好者将欧字作为入门的范本,但练了几年,收效甚微,虽有形,却无神,观其字,味同嚼蜡。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
欧字法度森严,字存隶意,字形偏长,这些显著的特点与其它基本技法姑且不谈,以下说说几个容易忽视的方面。
(一) 用笔
欧字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揉笔”--如同在疼痛处作圈形按摩。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顿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离开纸,朝着回锋的方向作圈形运动,尔后回锋收笔。动作虽小,却能表现出方中带圆的形态。其它如竖画的收笔处、横折的折处、取法于隶的竖弯钩的收笔处等,都带有圆意,都可用“揉笔”。
注意细微的粗细变化。初临欧字,便可观察出笔画的轻重变化,诸如横、竖的两头重,中间轻等,但细察之则变化多端。比如垂露竖:一种是两头重,中间轻,在字中多有顶梁柱的作用,如“中”字等;还有一种是起笔轻,行笔较细,收笔重,常用于字中有多个长竖,如“涧”,“国”字的左竖等,力求多变。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仔细观察,细处着眼,写出细微变化,才能让笔画活灵活现起来。
(二) 笔势
有的习字者,写完一笔,停下来看一笔,再写下一笔,将一个个笔画“摆”在纸上,失去了内在联系,这就失去了笔势。所谓"势",就是笔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个关系,才能和谐统一,气息贯通,不然,笔画就会成为一个个符号,所以古人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以“其”字的下面两点为例,左边一点向右上方出锋,以便接着写右边的一点,而右边的一点带笔向左下出锋,以便接着写下一个字。再如“三点水”旁,第一点收笔后奔向第二点,第二点又同样奔向第三点,所以前两点都是向下俯势,收笔出锋也都向下,而第三点写完后的奔赴方向是右边的笔画,所以有上仰之势,其出锋也带笔向上。另外,在横画中,斜度大的,收笔较重,反之,则轻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明白了这些,笔画的俯仰,顿笔的轻重,出锋的方向等就不会是盲目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了。而笔势又与节奏,韵律关系紧密,每一笔都有快有慢,如起笔蹲驻蓄势时稍慢,行笔加快,收笔护尾略减慢,但较起笔略快,因为它既是一笔的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即将开始,就这样快慢,轻重,字字反复着。在用笔正确的前提下,如能做到每笔呼应,连贯,字便有了活力。
(三) 结体
要收得住,但还要放得开。欧字的确中宫紧收,工整严谨,但也须有“疏可走马”之处,临习时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于伸展,如“九”,“成”二字的钩画,极力放开,对比强烈,不能写得缩手缩脚。
字字有“险”处。千万不可将欧字写得过于“平”,“均”。横画很少有水平的,上斜得厉害,但通过其他的笔画又化险为夷,如“怀”字,靠最后的长点求平衡。打破常规的处理,让该居中的偏侧,如“宫”的第一点,“千”的中竖等;应错开的却对齐,如:“长”的两竖等。看似平整的楷书,通过“险”的结体变化,使欧字有了各种各样的姿态。
虚实要得当。欧字中一些衔接的地方,诸如“雨”,“门”等字的方框,其左上角或内部不能“焊死”,要留有空隙,与室必有门窗一般,取透气之意,避免沉闷。
当然,以上强调的几点,都必须要先有纯熟的基本功,但这也只是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还需要在品德修养,意境构思诸方面下工夫,才能表现出神采,“字外功”的道理就在于此
2. 哪位知道,欧楷法字怎么写
1、自己写,临帖。
关于欧体的临写方法 2010-01-09 18:56
----欧阳中石
按 语:欧阳先生在这里讲的临写“九成宫”的方法,很具体,形象,很多书法爱好者从中学到了“如何临帖,才能写象” 的方法,获益非浅。大家可用这个临帖办法临习“九成宫”,也用此法临习其他法帖,一定会有明显效果。另外,多读帖,认真领会欧体字的艺术特色,切实掌握临习的步骤与要求。这样,效果一定会更好。
现在介绍“九成宫”。写此作品时年龄约七十四,五岁有各方面的追求,是他一生的代表作。我自己临写中,有个认识过程,开始感觉规矩,工整,纤细;再看觉得有粗,有细,粗细相间。结体上,规整,灵活。我看到很多人在临写时有的用墨太浓,要 加水调匀,洇是自然的。笔法听其自然,出来效果就行。
先看“九”字,此字起笔很重,第一笔有弯度,尽量往左靠。因笔画少,故写得重些。运笔勿太快,要看得清楚,把笔画送到,不能蒙。 “观”字,有的笔画很随便,有的很着力。第一笔随便,第二笔往上斜,两个口字写平。“佳”字的撇弯度不大,起笔插在两个口字中间,竖对着第一笔开头,一点写成撇,竖比较粗,第一横稍长,第二横短,第三横稍长,第四横和竖接上。小笔画也要认真对待。“见”字的最后一笔要平着过去,勾要往外。写完第一遍,回头检查,看有几个失败的地方,找出来,再写第二遍,写后再检查,修改,加工,不对的地方描一下,描出来的虽然不算,但可以帮助记忆。拿开再写第三遍,若记不住的地方,再看看。若第三次仍写不好,暂时放下,过些时间再写。
“泉”字,“白”字和“水”字连成一个字,把“白”字伸长,“水”字压扁,“水”字右边的撇,捺是加在白字设旁边和竖上,而不是在水上。“白”字中间的一横写得很小。“白”字的撇没有大按笔,竖让出很大笔锋,横不长,转折后直下。“水”字的竖同“白”连着,撇也一样连住,捺写得很重。若换个写法,把“白”字中间的一横写大,就象闭上了眼睛,写小了就象眼睛睁开,很有精神。
再讲几个字,大家看,好在哪?难在哪?如“鹿”字,最后一笔变成捺,同左撇对称。两个竖笔又不一样,显得精神,第一个竖粗,第二个竖细,而不能相反。“鹿”字上的三个洞,中间一个整的,两边半个,左撇同三个横都不接上,使几个洞排得很匀称。
“养”字,六条横及上面两点和底下的提都构成图案。上面两点纳进来,省地方。三横不一样长。左撇轻,右捺重,重心由左转到右。底下的提不出锋,“良”字的竖垂直,构成平行。
“茨”字也有特殊处理,“欠”字最难处,有个取中问题。两点重,上撇短 折,横短,竖长,撇轻,捺从顶上出。
“持”字,“土”字过分长,克服呆板,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流”字,撇,竖都很随便,这不是潦草,是艺术处理,使之不板。 “凤”字,把一横拉出去,就活了。 “龟”字,用了些隶书。
“效”字,轻重交错,显灵活。欧体字规整,但又用尽了很多随便的地方。
“变”字,上细下粗,形成轻重变化。
“显”也充分利用平行,横,竖,撇,点都平行,但又不一致。 “应”字,三个撇和竖,四个横,平行,最后一竖又和三个竖平行。上半很收缩,底下写个很开阔的心字,并把字正过来。
“茨”字也有特殊处理,“欠”字最难处,有个取中问题。两点重,上撇短 折,横短,竖长,撇轻,捺从顶上出。
“县”字,左边横平行,右边撇平行,下面两个“小”字也平衡。
2、电脑写,可以用word文件打上这些字,然后选定,再在上面功能栏里选择“字体”即可。
如果没有现成的字体,可到字体网站下载中意的字体,然后实现转换。
我想直接给你,但这里提交后显示依旧是简体字。
祝好!
3. 练欧体,怎么写得漂亮
你好!我是从事书画教育的。
我看了你临摹的那些字。从结体、结构、笔划、运笔等方面的基本功你都没领会,怎么能写得好呢。
你的字,有几个毛病;1、结字结构大小不一。2、基本笔划不熟练连基本的欧体笔划特点都没有掌握好。
3、更没有掌握好怎样写笔划----即如何运笔。4、写出的字四不像。
等等。 我建议你在临摹单字前,1、先拿白纸盖在字上面,用圆珠笔一笔一笔的勾出每一个笔划的轮廓构成一个完整的字,这样做不但掌握了每一笔划的特征,有了解了字的组合结构,对字形得到了初步的认识与掌握。
2、再用毛笔礁墨一笔一笔按序填写一遍,做到了进一步对字形、结构组合,笔划特征的认识与掌握。3、最后用书法练习纸临帖书写,这样做才能真正的掌握好其字体的特点及书写技法。
仅供参考。
4. 欧体楷书多久可以写的精致
不知道你说的精致是个什么标准?我理解至少应该符合楷书书法的基本规律,笔画有力、结体严谨、章法合理……。
但因个人禀赋、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的差异,达到大体相同的水平需要的时间又不尽相同。天分好的,学习方法正确、又有内行人指教,自然事半功倍。
闭门造车,埋头苦学也不是一无所成,但时间肯定长些。就一般规律而言,楷书能把通篇字写的大小、风格一致,没有10年功夫达不到。
目前都年过花甲、且生于书法世家的国内欧楷名家田英章、田蕴章兄弟都是从3、4岁开始练习,几十年临池不辍,才达到现在的水平。
5. 楷书书写的几条基本规律
基本笔画的写法要领 一,横画的写法 横画既要写得平直,又要生动得势。
落笔时,笔锋先从右到左作一段逆行姿势,随后略提笔调锋,使笔锋从向下变为向右沿着点画的中线运行,收笔时要将笔提起,迅速有力地向左回收。两端略垂,中部拱起,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方起圆收。
二,竖画(悬针竖)的写法 竖像一根柱子,是字的主干,像一个立正的人起着支柱作用,要写得劲健挺拔。显示出粗壮强劲的笔力,有一种撑起大厦之感。
竖画要写得粗壮有力,通常都有4/5才提笔。竖的病笔: 牛头、鼠尾、竹节、钉头三,撇画的写法 撇,犹如人的手和足,鸟的两翼,撇画写得好坏,关系到字的稳健、活泼、死板。
要求左右相称,一般撇比捺细,撇的斜度和长短要随字而定。1,右上起笔。
2,转锋左下。3,用力捺出。
4,出锋出笔。要求力到笔尖,在写撇时,从右上向左下,起笔稍重,行笔渐轻,收笔较快,笔须送到笔尖。
皆用空抢收笔,要使末锋飞起。又要有飘逸之感受。
病笔:钉头、鼠尾、锯齿、垂尾四,捺画的写法 捺如字之手足,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捺画有“蚕头燕尾”之态,如雕刻而成,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大创造。
写法:从左上向右下,逆锋起笔,下笔稍轻,转锋向下行笔时渐渐加重,至捺的下半截微带卷起之意,与左撇相配,至捺出的焦点处稍驻停顿,用力较重,然后轻轻提笔,向右捺出,捺脚较长,呈燕尾状。捺的病笔:翘尾、狐尾、散尾、直颈五,点画的写法 点是字的眉目,最能表现用笔精神。
要写得十分有劲,似石头砸在地上。要求:要有头有尾,有腹有背;腹平、背圆、头微拱、体丰满,像一颗葡萄核或者像大蒜头的肉。
点的写法:侧锋落笔,落笔要快,力量要重,略顿之后即回锋收笔,要圆聚有力。其运笔过程:逆锋向上,折锋向右,转锋向下行,稍驻停顿,回锋向左上方收笔。
点的病笔:瘦长:随手一点,显得单薄;臃肿;残缺:随手一点,未一顿挫转锋;牛头;凹腰:顿后未转锋向左上方向收笔。六,钩画的写法 颜体的钩画多呈“鸟嘴状”。
出钩前须先顿锋提笔,力量凝聚在笔尖。注意钩不能过长。
引笔下行到顿处,顺势向下,再将笔以原路回锋到顿处,略驻笔,完成顿的笔姿后,快速钩出,不能迟疑。钩的病笔:尖薄、散锋七,挑画的写法挑的写法:逆锋向左下写成长点,顿笔铺毫,由粗变细,快速成向右上提出,用力到尽头,墨色不虚。
挑是向右上角挑出的一笔,这一笔很像撇的反向。要有仰势,写法也是逆锋取势,横画直落笔。
铺毫转笔,沉着有力地向右上方挑出,行笔由慢渐快,笔毫也渐渐收拢,收锋时宜快不宜迟,要力到挑画的尖端。挑的病笔:尖薄:一按即挑,未必送到笔尖;钝软:出锋迟疑,送力不够。
八,折画的写法 折是横竖两种笔画的结合。横画的尾部和竖画的头部拼接上去,行笔到横末,转笔右上稍提笔再转右下按笔、转笔,向左调整笔锋,然后按颜楷的竖法完成竖画。
转笔常用提法,圆转直下而不取折笔,内方外圆。从左至右写横,至转角处在折笔向下写竖。
折处提笔上升使群毫由散而聚。要求交接转换处自然浑厚有棱角,要善于运用连和接。
1,2,同横的写法;3向右上提锋;4转下按笔;5,6,7,同竖的写法。 颜体折还常有下列写法:1,转折处提笔另起,不顿不折,蓄势暗过,转角处或斜面或为“圆肩”。
2,折的笔法多为外圆内方。3,折处有时一路圆转成圆弧形。
折画病笔:塌肩、耸肩、臃肩。
6. 婚、至、载字欧体如何写
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传授诀 每秉笔必在圆正,八边俱备;长短合度。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一[横]若千里之阵云。 丨[竖]如万岁之枯藤。
欧体八诀 丶[点]如高峰之坠石。 L[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肥即质浊。
细详缓临,询书付善奴授诀。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瘦当枯形,复不可肥,缓则骨痴;又不可瘦,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疏密被正。
最不可忙。当审字势,四面停均,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
丿[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