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去二三里是写什么的诗歌
出自宋代邵康节的《山村咏怀》,写的是一首描写山村的数字诗歌。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译文:
一下子到二三里远的地方,看见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美丽的花。
注: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2. 怎样写三好生主要事迹
首先要写真实的,可以适当夸大,或者渲染自己的事迹,例如乐于助人,帮助大家进步,搞好班级工作等等。自己的奖,只要是真实的,最好都写上(学习的,德育的,体育的)一般不会查.
闪光点可以适当夸大呀,只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即可,报纸上的很多事迹都是渲染出来的。
你要是愿意可以说具体点,我帮你总结。
可以先写学习成绩,期中期末的,一直保持在班级……名。然后上升到德育,不仅仅自己优秀,还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同学一起进步啦,如果交入党申请书了什么的也要写上,突出德育要求进步。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什么奖项,等等。最后体育方面,成绩优秀,就ok啦。
提供你一个:
我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学习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担任班级里的数学课代表、组织委员。在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今后,我将继续努力,蒸蒸日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3. 六年级一去二三里 数字表示的意思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它的意思是(个人依据高中语文知识翻译,绝无任何参考):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现代人多把此诗作为小儿启蒙诗来教育儿童。遥想礌护辟咎转侥辨鞋玻猫,在作者的年代,此诗应是作者本人偶尔郊游,路遇景物,有感而发,颇有趣味,也很悠然(现代说法应该是“悠闲”)。
4. 三音三字三词怎么写
三音三字三词写法如下,以下用excel表格做示例,日常写法根据需求来写即可:
1.如下,写“爱”字的三音三字三词,如果没有指定的字,就自己选择一个字来写即可;
2.先写三音,即爱的拼音“ài”,写三遍,这就完成了写三音;
3.然后写三字,将“爱”这个字,写三遍,如下图红框所示,即完成写三字;
4.写三词,需要用“爱”字来组词,不是将一个组词写三遍,而是写三个不同的组词,如下示例,第一个组词为“爱心”;
5.然后进行爱字的第二个组词,如下示例为“友爱”;
6.第三个组词也不能跟前面的重复,示例为“爱抚”,如下图红框所示;
7.这就完成了三音三字三词的书写,日常都是这样写,只是格式可以根据要求来改变。
5. 求基三里的句子
佛祖守不住大唐江山,我来守 -少林
万花千开开不败,君魂一香陨花海。
从此花间独游戏江湖,再无离经易道为一人
离经易道成绝响,世间不见花间郎
愿予你听风红尘,我自待吹雪满坟
我等猖狂而来,也该纵歌而去。
谁家少年花间游?钟林毓秀可倾城。
太素九针医者心,离经易道只为君。-万花
纵有千丝百足,何及人心可怖
冰蚕絮牵毒倾城,不惑众生惑君生
红尘一梦,化蝶迷踪。
从此虫毒百足戏江湖,再无蛊惑众生为君倾。-五毒
六钧弓 八尺枪 当年立志未曾忘,身无碍 心无缰 不过含血笑一场。
生而幸为东都狼,策马擎枪守大唐
尽诛,宵小天策义,长枪独守大唐魂
山河乱,风凌烈,长河落日边声绝。
八尺枪,独啸月,身作铜墙心如铁。
恨长夜,不忍眠,誓以穷途覆坤乾。
撼大唐,魂不灭,管他谁人主青天!-天策
名动四方,却动不了你的心。
霓裳舞,舞不了山河安定成枯骨。
江海凝,凝不住社稷动荡终成土-七秀
秀水灵山隐剑踪,不闻江湖铸青锋。
逍遥此身君子意,一壶温酒向长空。-藏剑
针翎钉棘十指牵,暴雨飞星乾坤颠。
蜀中世家纷争事,暗起云涌逍九天。 -唐门
昆仑玄境山外山,乾坤阴阳有洞天。
只问真君何处有,不向江湖寻剑仙。-纯阳
白沙大漠玉笛吹,一去三生渐忘谁
日月同辉出乱世,光明圣火盼东归。-明教
一踏三生远常伦,嬉笑怒骂绝痴尘,
俯览庙堂纷争处,错漏人间几度春。-恶人谷
……还有很多( ° ▽ °)/**
/p/2654816577?see_lz=1【这是原帖子,其实关于基三的许多歌也是有基三剧情,很唯美很棒
6. 一去二三里是谁写的
宋 邵康节 邵康节 (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
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
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中国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
《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
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
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邵康节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
我们直接研究他的思想只有《皇极经世书》一书。这是一本推演朝代兴衰的书。
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从《皇》书的观物篇可以看出。 邵康节祖上姬姓,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
他自幼胸怀大志,一心致力于科举进取之学。居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他便筑庐于苏门山,布衣蔬食守丧三年。
当时李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康节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邵康节遂拜其为师,从学义理之学、性命之学与物理之学。
数年之后,邵康节学有所成,但从不到处张扬,所以了解他的人却很少。时有新乡人王豫同邵康节论学,他自恃自己的学问足可让邵康节师事之,谁知议论过后却深为邵康节的学识所折服,于是便虔诚地拜邵康节为师。
邵康节移居洛阳之后,所悟先天之学进一步完善,又收张岷为弟子,传授《先天图》及先天之学。邵康节40岁时娶王允修之妹为妻,后二年得子伯温。
51岁时(嘉佑6年),丞相富弼曾让邵康节出来作官,甚至说“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闲名目”,均被他婉言谢绝了。嘉佑7年,王宣徽就洛阳天宫寺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珂的旧宅基地,建屋三十间,请邵康节居住,富弼又给他买一花园。
熙宁初,朝廷实行买官田新法,邵康节的天津之居园划为官田,司马光等二十余家又集资为他买下。邵康节命其园居为“安乐窝”。
这时神宗下诏要天下举士,吕公著、吴充、祖龙图等人推荐邵康节,朝廷连着发下三道诏书,让邵康节除秘书省校书郎、颍川团练推官。邵康节再三推辞不得已而受官,可是他又称疾不肯赴职。
邵康节57岁时,父亲邵古(伊川丈人)去世。邵康节与程颢在伊川神阴原(今伊川县伊水西紫荆山下)“不尽用葬书,亦不信阴阳拘忌之说”选择了一块墓地予以安葬。
又过两年,邵康节的同父异母弟弟邵睦猝死于东篱之下。他与弟睦手足情深,咏诗数首以表思念之情。
邵康节在洛阳闲居近30年。冬夏则闭门读书,春秋两季出游。
每出游必着道装乘小车。 城中的士大夫听到车声,均倒屣出门相迎,儿童和仆人也高兴地尊奉他。
久之,在洛阳城里有“行窝十二家”。他乐天知命,常以诗言志,以园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娱平生。
他虽言“此身甘老在樵渔”、“身为无事人”,然而他却是在一心效法圣人,观物得理,究天人之际,要为后人留下一门大学问。他尝有这样的诗句:“只恐身闲心未闲”、“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
可见他是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邵康节虽然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但是也不公开反对。
“自从新法行,常苦樽无酒”、“怀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侯门深处还知否,百万流民在露头”等诗句,反映了他对待新法的态度。门生故旧中的当官者,有的为反对新法要投劾而去,他劝说这些人:“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
投劾何益耶?” 二程兄弟与邵康节同巷里居住近三十年,世间事无所不论。程颢尝说:“邵尧夫于物理上尽说得,亦大段泄露他天机。”
又说:“尧夫之学,先从理上推意,言象数,言天下之理。”以“内圣外王之道”评论邵康节之学,以“振古之豪杰”评论邵康节其人。
熙宁10年(公元1077年)3月,邵康节有病卧床百余日而不能起。至7月4日病危,5日凌晨去世,享年67。
遗嘱命治丧之事从简一如其父,从伊川先茔。邵康节病中,司马光前来探视。
邵康节对他说:“某病势不起,且试与观化一巡也。”司马光宽慰他:“尧夫不应至此。”
邵康节说:“死生亦常事耳。”当时正值张载从关中来,他给邵康节诊脉后说:“先生脉息不亏,自当勿药。”
又要给邵康节推命吉凶,说:“先生信命乎?载试为先生推之。”邵康节回答:“世俗所谓之命,某所不知,若天命则知之矣。”
张载说:“既曰天命,则无可言者。”邵康节《闲行吟》一诗曰:“买卜稽疑是买疑,病深何药可能医。
梦中说梦重重妄,床上安床叠叠非。列子御风徒有待,夸夫逐日岂无疲。
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闲路歧。”可见他是一个不信世俗之命也不搞卜筮稽疑那一套智数的人。
程颐前来探病,诙谐地说:“先生至此,他人无以致力,愿先生自主张。”邵康节说:“平生学道固至此矣,然亦无主张。”
程颐还是跟他戏谑,邵康节也开玩笑地说:“正叔可谓生姜树头生,必是树头生也。”这时邵康节的声息已很微弱,就举起两手做手势,程颐不明白,问:“从此与先生诀矣,更有可以见告者乎?”邵康节说:“面前路径常领宽,路径窄则无著身处,况能使人行也!”邵康节病重之中犹有“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