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的框架怎么写
作文大概可分五段。
开头两段,第一段语言优美或有哲理性,不要太长,三行以内;第二段入题、点中心,概括下文要写的内容。
结尾两段,一段点中心、扣题,另一段抒情联系生活、人生,升华主题。
中间的三段可以把其中的每一段变为两段或三段。
第一段,概括说明我这一段要讲一个什么故事。
第二段,简洁生动地描写出这个故事,一定要围绕题目叙述故事,为下一段点明中心做好铺垫。
第三段,把前面归纳的那一组问题回答清楚。
可以采取更多的段落,使各段形成排比关系,但注意不要把内容写空了,要有具体的观察点,具体对这一点的感受。
各段描写的故事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第一个故事采用细节描写,第二个故事采用语言描写,第三个故事采用动作描写,在每一种描写中突出每种描写的特点。例如:动作描写要运用一连串的动词,语言描写可以一句一行平行写,还可以加入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突出描写使文章读着生动感人。
总之,关键要学会用,特别是用熟悉的素材才有感觉,才好表达情感。有个性特征的文章才能吸引老师的目光,但切忌不可为谋求个性而故意写出不合常理的故事和表达不正确的观点。
2. 作文的结构如何写
一、细审题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作文考试中,第一关就是作文的审题。尽管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等于不要审题,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
话题往往是由材料引出的,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篇考场作文题目,凝结着命题专家的大量心血,材料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许多深刻的内涵。
我们要在材料中找出控制骏马奔驰的缰绳——体现主旨的关键词语。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命题的意图吃准,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材料,在写作的时候才不会顾此失彼。
如果仅仅因为时间紧,我们视而不见,或走马观花,就很难把握文章的中心,想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就非常困难了。 另外,要认真研究作文要求。
现在作文要求非常宽泛,文体你可以自由选择。但不是没有要求!你如果选择了记叙文的体裁,你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照记叙文的规矩去写,如果你选择了议论文,你就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老老实实地写下去。
千万不要分不清楚说明和记叙,抒情和议论乱搅和。写诗歌必须要有形象和意境,写戏剧一定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
“不怕题老虎,只怕小马虎”。我们要在审题的时候,把作文要求认真研究,仔细看清,发挥自己写文章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
二、走熟路 许多下笔成文,或出口成章的人,他们心里装的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块块观点材料统一的“预制构件”。应考前也应当造点“预制构件”,即围绕一个中心,先做片断练习,适当记忆,熟练掌握。
考试时可以在已有的“预制构件”的基础上,变换角度,组成新的文章,使之与考试的命题要求相符合。这些“预制构件”如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样需要走熟路,即建立起熟悉的结构框架。
尽可能选择自己所了解的新角度,新形式,新体裁,搭出独具慧眼,极富个性的框架。然后纵观框架,就可以领悟到全文是否紧扣题意?所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话题的要求?全文的内容是否具体、充实?观点是否正确、感情是否健康?段落层次是否清楚?开头结尾照应得怎样?如此,就会“胸中有全局,笔下有路数”,为文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再按“纲”顺“路”走下去,就不会出现行文过程中的思维“短路”现象,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 三、显亮点 亮点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炼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作文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
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醒目的标题。 标题醒目,是整篇文章的一个亮点。
仅这一点就能使阅卷者为之瞩目,并对尚未谋面的文章产生较大的好感。先声夺人,这是提升作文档次的一种极有效手段。
题目宜“大题小作”,切入口以窄小为好,把原话题宽泛的大范围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把大题目变为小题目。或借用名言佳句拟题;或巧用修辞手法拟题。
议论性的文章,标题要使人一目了然;记叙类的文章,要生动形象。标题亮丽,文自生辉。
2. 精彩的开头。 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
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情。 3. 意味深长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同文章的题目和开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些同学草草结尾,随便了事。
这样会大大影响整篇文章的整体质量。文章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
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4. 句段文采飞扬。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显见大诗人创作之严谨。
一篇考场作文通篇都文采飞扬是很难做到的。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
个别句子表达,句式多样灵活,个别段落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个别地方恰当引用,言由心发,文自情生,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5. 动人的细节。
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
6. 美化的文面。 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篇段合乎格式,字数合乎规定等等。
文面美化是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一张王牌。 四、慎修改 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考场作文要“自找毛病自诊治”。
如果说先前的搭架是成文前“着眼于防”,那么,成文后的修改就是“着手于治”。考场作文应以积极防治为主,因为写完后不好“另起炉灶”,否则时间不允许。
基于修改的时间有限,修改时最。
3. 作文结构要怎么写啊
[一问多答法]一问多答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与主旨密切相关的问题,然后再分几个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这种结构方法入题快,容易打开思路,形式也显得活泼。如《中国考试》中有一篇题为《春天是丰富多彩的》文章就是如此:开头提出“但是,春天到底是什么呢?”的问题,后面分四节内容分别回答,“作家告诉我”……;“北京城里的一位老者告诉我”……;“语文老师告诉我”……;“孩子告诉我”……;最后概括点出主旨:春天如此丰富,一定是充满憧憬的。一问多答法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如抒情散文、随笔短论等。
[领起下文法]领起下文就是将有关内容分类,为每一类寻一句概括句。为了引起读者的关注,概括句最好独立成行。当然,这种形式可灵活多变,如将领起句居中设置,那就成了小标题式,将领起句放在每一节的第一句位置上,那就成了排比段式,将领起句放在每一段的最末一句,那就成了总结上文式。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蓝色蛹·金色蝴蝶》采用分章抒写,小标题过渡的方式,标题的关键词语均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蓝色象征忧抑,金色象征光明,蛹象征封闭,蝴蝶象征自由,使文章内涵深刻,结构浑然一体。
[环环相扣法]环环相扣最大特点就是:不用明显的语言标志来连缀全文,而通过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构思全文结构。但组成文章结构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关系必须十分紧密,不能有任何的不协调。这种形式特别适用于哲理思辨类文章。如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拭去眼前的浮尘》,开篇点题,通过对比的方法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古往今来”作为过渡,谈古论今,先摆事实后讲道理,逐层深入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到最后两段,行文又与开头照应,结尾以一个简洁而精炼的祈使句再次点题,从而收束全篇。全文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复线结构法]复线式结构,指文章以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交叉、扭结而形成的结构。复线式又分平行复线、主次复线、明暗复线等情况。明暗复线式如鲁迅的《药》,平行复线式如《为了**的嘱托》,而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糖醋排骨有点酸》则是一篇典型的主次复线式文章:一条是“我”与小伙伴相知、产生误会、发现真相、和好如初的线索;一条是“我”烧制糖醋排骨的线索。前者比较实,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者比较虚,起烘托渲染作用。由于两条线索的交替叙述,文章显得生动、新颖而富于韵味。
当然,文章的结构不是一程不变的固定模式,应灵活运用,富于变化。另外,若能应用广告、食谱、诊断报告、实验报告、记者采访、法庭审判等新颖形式,结构自然出新。
最后想提醒一点,考场作文安排文章的结构时,可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一般说来,考场作文提纲要简略些;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可在草稿纸上推敲、锤炼,其余则可简略些。提纲列出后,还可以进行调整、修改。列提纲虽然要花一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老舍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
4. 以框架的结构写一篇600字的作文,题目自然神韵
领悟自然神韵
自然是春的轻盈,夏的灵动,秋的沉稳,冬的凝练感悟自然,领略神韵,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充实①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是陶潜对于自然的感悟顺应自然的变化,归向生命的尽头,快乐地听从天命,还有什么犹疑呢?很显然陶潜明晓什么是自然,并懂得顺应自然,他便是领略到了自然的神韵②
自然拥有无穷的力量,正如李白所描述的那样: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从中不难看出李白明晓了自然的无穷和人生的短暂,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自然的神韵③
陶潜与李白从自然中领略到了两种不同的神韵,并指引了他们的生活,他们都取得各自领域的成功,为后人所铭记④
现代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使得自然一次次发出怒吼人类突然发现大自然好像在惩罚着人类,无尽的掠夺最终导致了大自然的反抗⑤
请看:一片片森林迅速地消失,一条条河流被污染,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地球的自净能力在减弱,这都是因为我们没能停下来领略一下什么是自然,而绝非是物质的享受夕阳如画的九寨沟如今已不堪重负,巍巍泰山之上到处是白色垃圾,昔日美丽的天池也一再遭到破坏污染……⑥
领略自然不等于参观拍照⑦我们需要的是用心去感受自然的美丽,去领悟自然的神韵我想,如果真的是要去亲近自然,哪怕房前屋后的池塘树木也能让用心的人感悟到自然吧!⑧
苏轼说“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我们所做的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尘,又有什么影响呢?那是他忘记了去领悟,他只是活在追逐之中,却不曾停下来看看外界的变化,当他静下心来时会发现“物与我皆无尽也”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代书圣王羲之写下的千古名帖正是由于他对人的感悟,对于人所生存的自然的感悟造就了他名垂千古的盛绩⑨
人生需要感悟,而这片神奇的土地更需要感悟领悟大自然的真谛、神韵,并用之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⑩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作文的结构框架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