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禾”用象形文字怎么写
禾,甲骨文像垂穗的庄稼,“木”形代表植物,植物末稍上是下垂的穗子。
有的甲骨文将下垂的穗子形象简化成一曲笔。 禾 读 音:hé 部 首:禾 部外笔画:0 总笔画:5 【释义】 谷类植物的统称:禾苗。
古书上指粟。 【禾场】<方言>打稻子或晒稻子等用的场地。
例句:爷爷和爸爸在禾场上打麦。 【禾苗】 谷类作物的幼苗。
例句:田里的禾苗长得很旺盛。 详细释义 禾——嘉兴市 〈名〉 (象形。
金文字形,象垂穗的禾本科农作物。汉字部首之一。
从“禾”的字多与农作物有关。本义:谷类作物的总称) 古代指粟,即今之小米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
――《说文》 粢黍稻其采谓之禾。盖凡谷皆以成实为费,禾象穗成,故为嘉谷之通名,谷未秀曰苗,已秀曰禾。
――《广雅·释草》 又如:禾粟(谷粟);禾畴[3] (种植禾谷的田野);禾颖(带芒的谷穗);禾绢(谷穗);禾线(谷穗);禾稿(连茎带穗的谷类收获物);禾菽(谷类和豆类) 粟的植株;谷类植物的统称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诗·豳风·七月》 禾 ⒈〈古〉称粟(谷子):~麻菽麦(菽:豆类)。
⒉泛指庄稼:雨露滋润~苗壮。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字部】禾 ·康熙笔画:5 ·部外笔画:0 《唐韵》《正韵》户戈切《集韵》《韵会》胡戈切,$音和。
《说文》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
禾,木也。木王而生,从木从¹省,¹象其穗。
《春秋·庄二十八年》大无麦禾。《疏》麦熟於夏,禾成在秋。
又凡谷皆曰禾。《诗·豳风》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疏》苗生旣秀谓之禾。禾是大名,非徒黍稷重穋四种,其馀稻秫苽粱皆名禾,惟麻与菽麦无禾称,故再言禾以总之。
又《山海经》玉山,王母所居。昆仑之墟,其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二月生,八月熟。
《注》木禾谷类可食。《鲍照诗》远食玉山禾。
又禾,和也。《尚书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王命归周公於东,作归禾,周公得命禾,旅天子命作嘉禾。
《孔传》异亩同颖,天下和同之象。《疏》后世同颖之禾,遂名嘉禾,由此。
又姓。
2. 禾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是怎样的
禾的甲骨文写法如下图: 禾的金文写法如下图: 禾的小篆写法如下图: 禾的隶书写法如下图: 禾的楷书写法如下图: 禾的草书写法如下图: 禾的行书写法如下图: 拼音:hé 部首:禾 笔画:5 五笔:TTTT 仓颉:HD 笔顺:撇 横 竖 撇 捺 释义: 1.禾苗,特指水稻的植株。
2.古书上指粟。 3.姓。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禾苗[hé miáo] 谷类作物的幼苗。 杨沫 《我爱北京》:“我的心灵就像得到了阳光、雨露的禾苗,浮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2.禾场[hé cháng] 打稻子或晒稻子等用的场地。 《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人们在禾场装麦糠、谷壳。”
3.稙禾[zhī hé] 早稻,早种的稻禾。 《齐民要术·种谷》:“二月、三月种者为稙禾,四月、五月种者为稺禾。”
4.禾旦[hé dàn] 宋 元 戏曲中年轻村妇角色的俗称。也称伴姑、伴姑儿。
元 朱凯《黄鹤楼》第二折:“[禾旦云]自家村姑儿的便是……我不免叫伴哥儿同走一遭去。伴哥儿!行动些儿。”
5.禾稻[hé dào] 稻谷。 《晋书·东夷传·倭人》:“其地温暖,俗种禾稻紵麻而蚕桑织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