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陋室铭是怎样描写陋室的
斯是陋室,推吾德馨。
本文可分为三层,请问该怎样划分?
理解:第一层(1-3句):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不陋,原因在于室主人‘。德馨。*策二层(4~7句):写陋室环境和室主人的生活情景,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第三层(8~9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有人说“托物言志”是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理解、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这个“志”就是作者高洁做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但作者在文章里却没有直说,而是借“陋室”这个“物”表达出来的,即通过对陋章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的描写,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显得含蓄,隽永。
2. 梦回陋室作文怎么写,大约五六百字
梦回陋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读着这百年不衰的名句,心里轻松自在,一派澄明。仿佛自己梦回大唐,邂逅那陋室和那宠辱不惊的刘禹锡。
时光荏苒,一个个春秋过去,离那古任人的年代渐行渐远,而我却要在梦中,追忆这古任人的心灵境界。不知不觉,我已披上一身长袍,化作古人,而这简单而又不寻常的陋室俨然在我面前,房屋只是一间普通的小房子,没有繁华的修饰,只是白墙黛瓦地矗立在那里。
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大致是陋室主人在弹着素琴吧,透过竹树的遮掩,能见到陋室上满是青苔,它们毫无顾忌地生长着郁郁青青,在墙上,在台阶上欣欣向荣。向着屋子的方向走,逐渐能见到陋室的全貌了,只见主人此时正与鸿儒们作揖,而后坐下,沏一壶清茶,吟诗作乐,谈笑风生。
而他的案上只有一把陪伴他度过四季的素琴,还有书柜中数也数不清的经书。可以想象,每当他孤独时,便手抚素琴,或翻读一本经书,寄情山水,静守陋室,与自然交谈,与心灵对话。这大概就是他能写出《陋室铭》这样超凡脱俗的文章的原因吧。在生活中跌入低谷,在艺术中攀上高峰,这也许是他对自己的安慰,也是对自我的超越吧。我禁不住要去拜访这般萧洒,淡然的古任人,可我的时间不允许了,我只能不情愿地回到现世。
我不禁叹服刘禹锡的洒脱和淡泊,委实不易,他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境界。“斯是陋室,惟吾徳馨”,虽是一间简陋的小房子,但因有志趣,高洁的人住在里面,便不在简陋,不再平凡。
3. 陋室铭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为什么这样写
我觉得是从陋室的环境与作者的人生态度两方面来写的
从题目看,作者是在赞美陋室,为陋室作铭,其实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本文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也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树立榜样,意在自勉,更表现出了作者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