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语词怎么写
、导语是新闻中消息所特有的,处于文章开头部分,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1、导语的任务是开门见山,尽快地告知新闻事实。吸引读者,使读者继续往下读。导语一般是文章全篇的重点,对材料进行提炼,总结出的重要信息,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2、消息的导语要炼字炼句,力求简短,尽量避免冗长拖拉。还要避免简单重复标题。
3、历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导语:
1、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
2、日本投降了!
3、肯尼迪总统今天遭枪击身亡。
二、硬新闻(Hard News):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时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要发生的事件。
硬新闻必须回答,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
如:1、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今天宣布,由于他关于德国军事行动和商业利益的言论遭到广泛批评,他辞去总统职务,此决定立即生效。
2、苹果市值周三超越微软,跃居全球科技业之冠。
三、软新闻: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社会花边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形式上通俗,注重趣味性。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它主要出现在大众化通俗报纸。人们一般在硬新闻获得满足后才需要软新闻。软新闻导语中并不需要完全具备所有要素,可以只有其中两个或三个要素。
如: 一位穿着炭灰色套装的老年妇女抬头扫视戴高乐机场的信息显示屏幕,奇怪为什么TWA800号航班被取消了
2.怎样写导语
{什么是导语?导语怎么写?}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是导语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一般以简要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导语的类型 新闻导语的写作在本质上强调直入主题,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导语都只能是千篇一律的“开门见山”模式。所以,导语也有一些变化。
在传统的纸介传媒上,新闻消息导语的写作可以有下列类型:直述式 这种导语是直接把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简单直接地概括叙述出来,是最典型的“开门见山”式。渲染式 这种导语先进行概括性陈述营造背景,然后再进入对最新动态事实的报道。
与渲染式导语类似的还有点题式、故事式、比兴式等等。它们大都是以不同的方式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地开头,然后把最新鲜的、最重要的新闻内容和盘托出。
这类做法的得失利钝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来判断的。这种导语的分寸感比较难掌握,编辑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导语和消息来慢慢体会。
设问式 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或者摆出困惑,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以激起他们继续阅读下文的欲望。下面的例子是以设问句为导语的开头:“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巴黎市中心的凯旋门门洞飞过吗?巴黎的英雄们正在做着他们的试验。”
在这则实例中,读者首先读到的是一个未知结果的悬念,而且导语中“巴黎的英雄们”究竟是谁,也颇费猜想的。于是,读者只有接着往下读,才能找到答案。
设问模式的优点是有“悬念”,缺点是有点绕弯子。值得提醒的是:一旦弯子绕得太大,“悬念”又没有抓住人的话,结果有可能适得其反。
引语式 直接引语用作导语是传统媒介上常见的样式之一。在网络环境中使用时,应该多加小心。
有几点特别值得提出。首先,所用引语一定是加引号的严格的直接引语,转述的间接引语已经等于改编,不属于这里讨论的问题。
其次,所用引语应尽量挑选“掷地有声”的“点睛”之语,能起到一语胜千言之效,否则引语的使用反而给人笨拙的印象。再次,所用引语应该让受众很容易解读其语言含义,不要让人感到很费解。
修改导语有时就是重新撰写导语。在下笔改写导语时,上述导语类型都可以纳入考虑的范围。
具体采取何种类型或样式的导语并不是最关键的,最根本的是要根据新闻素材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安排。在构思和改写过程中,经验不多的编辑新手可以从拟写直陈叙述式导语入手,先采取平直的方式写出导语,然后再进行修改和加工,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传播表达的技能。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19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
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
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5.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1993年11月1日。
3.如何写好导语
常用的导语有四种:(1)叙述式 用叙述的方法,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最生动的事实作导语。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写法。(2)提问式 先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再写出主要事实。
多用于抓问题、谈经验的新闻。(3)描述式 对新闻事实所处的特征的空间、时间以及某个细节加以简要描述,形成一个“活镜头”,再引出主要事实。
多用于特写式新闻。(4)引语式 引用文件、报告或人物谈话的部分内容,把最重要的意思加以突出。
多用于谈话报道或某些公报式新闻。在四种写法中,叙述式较易掌握,因此,用得最多。
广播用得最多的是描述式和提问式,这两种导语形象行动、引人警觉,听后印象深刻。一、写好导语,要注意几个问题1、不能把很多的单位名称、专门术语、人物、头衔写进导语;2、不要把导语写成全篇事实目录,导语只写主要的、又能引出全文的事实。
3、导语要少写细节和附属事实,确实需要细节,但只能用一个细节,而且要有典型性。4、导语不要要求新闻五要素俱全,有时只写两三个要素就可以,其他要素可在后文交代。
5、导语里不要堆满数字,数字太多,新闻一开头给人以枯燥感,导语也被拉长了。二、新闻导语中要素的“审慎衡量” 美国新闻学者麦克道尔在《新闻结构》一书中指出:“写导语的诀窍在于懂得取舍,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
不少人在设计导语时,习惯从时间或地点起篇,平铺直叙,千篇一律,至于”何时“、“何地”在这篇稿件中是否属于最关键、最能反映新闻事实本质的要素,则心中无数。以广东省肇庆电台的一篇稿件为例:肇庆台2007年4月27日播出的新闻:《城区3·27日小学生被烧伤事件原来是伤者谎报案情》原来导语:记者从今天(26日)下午市*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曾经引起很大反响的3月27日小学生被烧伤事件,经过近一个月的细致侦查,已经*大白,事件原来是由于两名小学生因玩火引致其中一人被严重烧伤,为了逃避家长的责罚而谎报案情。
今年3月27日中午,我市城区星湖辖区发生了一起小学生被烧伤事件,伤者苏某报案称,和同学易某在上学途中被两名学生拦截勒索,易某逃脱,由于苏某没有钱,就被这两名学生用打火机严重烧伤。改动后导语:市*局今天(26日)下午宣布:经过近一个月的侦查,今年发生在肇庆城区3·27小学生被烧伤事件,是由于两名小学生玩火引致其中一人被严重烧伤,为逃避家长的责罚而谎报案情。
今年3月27日中午,我市城区某小学学生苏某报案称,他和同学易某在上学途中被两名学生勒索,易某逃脱,苏某被这两名学生用打火机严重烧伤。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全力展开侦查,终于弄清事件*。
市*局星湖分局副局长梁华明(录音“梁华明”):“第一、苏某和易某的讲述有矛盾,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就是作案时间不具备,案发地点不符,对犯罪嫌疑人特征描述不符,回家的方式也不符;第二、受害人苏某致伤的原因有可疑;第三、苏某和易某一直都有玩火的习惯;第四、专案组*在调查走访的时候得知他们中午就在一起玩火的。” 针对种种疑点,调整了调查方向,通过对苏某和易某进行教育,二人终于承认了因玩火不慎烧伤自己,怕家长责罚而谎报案情的事实。
导语需要突出新闻价值最大的要素。以上这条新闻必须在导语中突出事件的结果,抓住核心事实来写,充分考虑听众,选择的角度则重点突出,有一定的*量。
三、会议新闻导语要抓住有价值的新闻,跳出会议才能出彩 在会议新闻写作中,永远把会议中最有意思的新闻放在导语中,导语中只包含和强调突出一件事情。以佛山电台和佛山日报在同一个会议获取的*采写的稿件为例:如,佛山电台一则消息:肇庆市旅游局昨天在佛山召开旅游推介会,向佛山市民新春期间肇庆的旅游活动。
据了解,从年初一到年初七,肇庆旅游点,包括七星岩、鼎湖山、盆龙峡等都安排有表演节目。《佛山日报》消息:昨日,由肇庆市*带队的旅游推介团一行来到佛山发下“邀请函”:请佛山市民去肇庆过个土味十足的大年!佛山日报的稿件的导语非常吸引读者,可读性较强。
这篇报道的导语跳出会议直接写出“肇庆市*带队的旅游推介团一行来到佛山发下‘邀请函’”,读者更愿意将这篇新闻读下去。由此可见,记者在采访会议新闻时,要尽量杜绝写会议程序性新闻,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发掘新闻,在写作上要把最鲜活的事情突出来,以调动读者和听众的情绪。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导语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只要我们大胆突破程式化的思维方式,不拘一格,勇于摸索创新,就能写出精彩的导语。
4.产品介绍怎么写
1. 产品简介:产品简介是产品介绍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说明产品是什么的部分。如饮品、保健产品、电子产品、减肥产品等等,是对产品本身的总概况,包括产品的名称,用途,技术甚至产地、厂家等等信息,但点到为止,仅仅做个简短的说明,不需要展开,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这件产品自己需要不需要。
2. 产品功能:产品功能也是需要简要说明的部分之一,如减肥需要说明健康瘦身、或者瘦腿、瘦腰、瘦肚子等等,电子产品需要说明录音、录像、电子书、电影等等功能,药品则需要说明治疗效果、针对的病症等等,有时名称不同,如药品可能写成针对症状,但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3. 产品原理。这部分不同的产品写法大致相同,如配料什么、配料具有哪些功能,借助某些材料的功能从而实现什么功效等等。总之讲述这件产品为什么能够实现这些功效,让消费者相信产品的功效有迹可循,能够实现而不是消费欺骗者。其中这部分科技含量占比较重,比较专业。
4. 产品保质期、注意事项、使用方法等。这些基本的元素跟产品的说明书大同小异,必须体现消费者关心的基本问题,以免出现各种不良后果。在保健产品、药品中尤其重要,什么群体不能使用,或者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都是非常关键的部分。且需要简明扼要,写的准确甚至精确,不会误导消费者。
产品介绍需要注意的问题:
1、文字要能够描述产品的核心功能或典型使用情景;
2、文字要简练可读性好,对于按钮或者功能定义最好控制在2-4个汉字;对于产品情景描述标题文字控制在6-20个汉字;
3、文字设计要考虑目标用户的可理解性,了解目标用户的认知行为习惯与文化特征;
4、文字设计要具有情感化特征;
5、文字设计要有阅读层次性,以渐进式的文字设计引导用户认知产品,以标题文字为核心,以内容解释文字为展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