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翅是怎么来的
古人称鲨鱼为鲛鱼、鱼昔 ,亦 写 作 沙鱼,另有海狼、吞船、吞山之别号。
我国很早就发现了鲨鱼的可食价值,并从鲨鱼身上剥取精华,加工成海产珍品。
但人们最早加工出的鲨鱼制品则是鱼皮和鱼唇。宋朝时,鲨鱼皮和鲨鱼唇都曾名噪食界。杨彦龄《杨公笔录》在夸奖鳆鱼的时候,认为江珧柱、沙鱼、赤鳔之类“皆可北面矣”,这里说的沙鱼仅指其鱼皮和鱼唇制品。鲨鱼皮经过加工并细切成丝后,称为鲨 鱼皮脍,非常珍贵,梅尧臣曾获友人馈赠,写下了《答持国遗鲨 鱼皮脍》一诗,其中透露了这种珍品的一些信息,其《宛陵集》卷二九载其诗云:“海鱼沙玉皮,翦脍金齑酽。远持享佳宾,岂用饰宝剑。予贫食几稀,君爱则已泛。终当饭葵藿,此味不为欠。”有人认为鱼翅在宋代已登食坛,乃是将鲨鱼皮脍误认为鱼翅。
其实,我国加工鱼翅的历史并不长,从明朝开始,人们才发现鲨鱼鳍内含有胶状翅丝,而且口味甚美。一般说来,鱼翅原料处理,首先要经过捕鲨、割鳍、去皮、刮沙、折骨、挑丝等工序,同时还要经过硫磺熏制、整形包装等处理,操作上相对复杂。古籍中曾介绍过鱼翅的加工情况,首先,捕鲨本身就带有危险性,因为鲨鱼凶猛,能够攻击人类。乾隆《诸城县志》卷一二曾记载说:“最悍者沙,……其翅味美而猛恶,噬人,泅水者遇之必毙,海上畏之,号曰海狼。”捕鲨之后,粗加工成为翅板(或称翅片、原翅、皮翅),细加工则成翅丝(或称软刺、明翅)。郝懿行《记海错》叙述说:“沙鱼色黄如沙,无鳞有甲,长或数尺,丰上杀下,肉瘠而味薄,殊不美也。其腴乃在于鳍,背上腹下皆有之,名为鱼翅,货者珍之。瀹以温汤,摘去其骨,条条解散如燕菜而大,色若黄金,光明条脱。”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介绍说:“沙鱼翅,干者成片,有大小,率以三为对,盖脊翅一、划水翅二也。煮之拆去硬骨,检取软刺色如金者。”同时又介绍精加工的翅饼:“漳、泉有煮好剔取纯软翅作成团,如胭脂饼状,金色可爱,名沙刺 ,更佳。”只有经过加工的鱼翅才能成为烹饪原料。
答题不易,麻烦点下右上角【满意】以兹鼓励,谢谢!!
2.无辜的鱼翅400字作文
人们有时候在酒店吃鱼翅,当一碗鱼翅上来时,大家拿起汤勺,吃了起来,入口的时候,大家只觉得它有多么多么的好吃,有多么多么的美味,却没想过鱼翅的背后隐藏着多少杀害。
鱼翅,是从鲨鱼身上提取下来的部位,又叫鲨鱼翅,是中国传统的名贵美食之一,。《本草纲目》载“(鲛鱼)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现在的大型市场上经常有鱼翅售卖,并且有很多人爱享用这种美味的食物,鱼翅的售价非常之高,引来了渔民们的大力捕杀。
现在的人们都在讨论“养生”这个话题,很多养生书上都有鱼翅,没错,鱼翅的营养价值固然高,但是也经不起人们这么滥意捕杀,鲨鱼肉的价值很低,所以当渔民们捕获到鲨鱼之后,割下鲨鱼的鳍部分,便将鲨鱼抛回海中以保持更多的空间存放价值更高的鱼翅。这些鲨鱼并不会立刻死亡,但会因失去游弋能力窒息而死,或者被其他鲨鱼捕食。
现在电视上经常会有一则公益广告,广告代言人是篮球巨星姚明,很多人面前有一碗鱼翅,旁边有一个水池,水池里全是被残忍的割下了鳍的鲨鱼,它们毫无海中霸主之威严,只有病怏怏的样子,人们果断的推开了鱼翅。杨明说了一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话难道不是真理吗?
世界上有多少珍稀动物不是因为被人们滥意捕杀售出而濒临灭绝的,比如:旅行鸽,曾经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鸽子,每年都有50亿只鸽子定居美国,但因为肉质鲜美,遭到人们大量捕杀,每一只旅行鸽都成为了珍上席,现已灭绝。再比如说:黑熊,黑熊全身都是宝,引来了不良商人的捕杀,熊掌味道鲜美,售价昂贵。熊胆汁很补身子,售价也昂贵,前一段时间疯狂的有两队人在PK,PK什么呢?关于捕杀熊的问题,有的人赞同不能活取熊胆,有的人则说活取熊胆熊不会有痛苦。
动物也是有灵性的,人类不应该捕杀它们,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3.鱼翅是什么
鱼翅是用鲨鱼或犁头鳐的鳍加工制成的。
由于鱼的种类不同,稽的生长部位不同, 加工方法不同,鱼翅的品种繁多,质量高低差别也较大。? 按鱼的种类及鱼翅大小的不同,目前市场上分为群翅(即六件翅)、锯鲨、白骨翅、杂翅和翅仔等五类。
群翅是犁头瑶的鳍制成的,价值最高,按翅大小分为六级, 锯沙翅是锯鲨的鳍制成,价值与群翅一样高也分六级;白骨翅主要用白眼鲨的鳍制成,分为三级; 杂翅是其他多种鲨鱼鳍制品的总称,分两级; 翅仔是用较细的鲨鱼鳍制成的,价值最低。 根据所取鲨鱼鱼鳍部位的不同,鱼翅可分为:脊翅、胸翅和尾翅三种。
脊翅:脊翅又叫背翅、披刀翅,是用背鳍加工制成的。呈三角形,板面宽,顶部略向后倾斜,后缘略凹,两面灰黑色,翅多肉少,翅针多而肥壮,质量最好。
胸翅:胸翅又叫翼翅,是用胸鳍加工制成。呈三角形,板面背部略凸,一面为灰褐色,一面为白色,翅少肉多翅体稍瘦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