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袁枚《苔》 这首诗要写一篇作文,题目应该怎样写
苔 【清】 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诗文写了
苔藓不怕先天条件不足(环境不好),乐观自信地在春天来临之际,也和牡丹花儿一样,开出了米粒大小的花儿来。
赞美
1、积极的生活态度
2、自信、乐观
立意
1、选择积极(乐观、自信)的生命(活)态度,让人生别样(一样)的美丽。
2、让乐观自信之花,盛开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赏析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2. 古诗中有哪些写苔的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宋 · 叶绍翁《游园不值》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 宋 ·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唐 · 王维《鹿柴》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唐 · 胡令能《小儿垂钓》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 宋 · 晏殊《破阵子·春景》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 宋 · 程颢《郊行即事》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 唐 · 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 题榴花》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 唐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 唐 · 李商隐《端居》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 宋 · 朱淑真《落花》
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 —— 唐 · 顾况《游子吟》
3. 谁有袁枚的<苔>这首诗的译文和赏析
译文
春天明亮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照常在蓬蓬勃勃的生长,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一点也不自暴自弃,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依然象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赏析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青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花如米小苔不会开花的。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有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清代诗人袁枚是一位非常注重生活情趣的人,他在园中遍植花草,偶然发现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虽然花朵如米粒般细小,但也凭自身的力量开花结果,一时感触颇深,成此经典之作。全诗仅仅20字,却饱含勃勃生机和深沉伟大的生命之道,一大批生命失意、干事受挫的人们备受鼓舞,转而奋发图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苔
4. 苔 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从以上所述,可知这首短诗含意实在丰富,就如从一粒沙照见大千世界。
袁枚还另有一首咏苔五绝:「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青苔从来没有见识过斜阳之美,诗人是为之可惜还是庆幸呢?又或者,如夏虫之不可语冰,青苔是永远不会明白斜阳的艳丽是怎么回事! 生命有大有小,生活有苦有甜。
人生的进程中,有完美,也有残缺。 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
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无名花不会因为别人在意与否,就不敢拨开初艳的花蕊;蒲公英也不会因为历程的艰险,就不离开那安全的母体,去走进飘萍的流浪。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牡丹有牡丹的热闹非凡,苔花有苔花的安然自在;我们虽然不知道将来的结局会怎样,但仍要如这花儿一样,尽可能把自身那微弱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只是一朵微小的苔花,却也要象牡丹那样,开的阳光灿烂,开的芳香怡人!花朵虽香,凝聚的是众人的汗水,我不敢独享,更不敢窃自欣喜,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 ……。
5. 谁有袁枚的<苔>这首诗的译文和赏析
译文-- 春天明亮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照常在蓬蓬勃勃的生长,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一点也不自暴自弃,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依然象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赏析--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
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6303237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原诗-- 《苔》其二[清]袁枚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扩展资料《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歌。
苔藓是高等植物中较低等的类群,多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后被人谱曲。
参考资料:苔(袁枚诗歌)-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