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家长的话怎么写
第一: 要分清楚自己孩子的长处短处。就着孩子的这些特点去委婉的说明,这里要注意,不能把孩子的缺点写的太明显。现在孩子跟咱们那会不一样,虽然小学家长意见都是写给家长看的,但毕竟要让孩子拿给老师。太直接的写,会对孩子的自尊心有打击。
第二: 如果是寒暑假评语,尽量往好的地方写,然后在最后就是说希望在某方面不足的望改进,好的方面望继续努力。比如:我的孩子在家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他/她不仅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作业,还能完成我们规定的任务(成绩好的话)。尊敬长辈,能友好的同同伴玩耍。希望他能在学校依旧保持。
第三: 来说说咱们给孩子写意见或者评语的时候,常常会用到的格式,按照这种格式写,绝对不会有差!格式:1.孩子有什么缺点有待改进。
2.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学生的话怎么写
原发布者:qqwa2326
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兖州区东御桥小学小学生守则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3、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骂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7、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
3.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
小学阶段是6~7岁至11~12岁,称之为儿童期,这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初级阶段。
其发展性更多地体现在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做到会做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对他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从思想品德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到底具有哪些特点呢? 1.幼稚性与可塑性 稚嫩性是指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在人生全过程中处于萌芽状态。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由于受身心发展年龄特征的影响,思想表现单纯幼稚,道德认识具有明显的表面性和具体性。
人们常说,儿童像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语言,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反映出儿童思想的纯洁无瑕和可塑性强的特点。
这为儿童思想和道德行为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的遇到儿童的本能的行为与冲动被成人强化或改造,与此同时,儿童一方面体验着与成人和谐一致的愉快,另一方面体验着不一致的冲击和不快,儿童正是在这种愉快和不愉快的交织运作中,开始了思想道德社会化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适应该社会的思想,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规范和方式的过程。个体社会化不仅为个体成长所必须,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
正因为个体社会化重要,每个个体自降生之日起就被预示了发展的方向和范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因而人不能,也无法抗拒社会的力量。
对于个体来讲,并不是被动地受社会规范的影响,主体本身的状态常常会反作用于社会规范的吸纳程度。由此看来,对于思想比较单纯幼稚的个体--小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会很容易,老师的思想观念,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成学生个体道德需要就不难成为事实。
调查表明“小学低年级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沿海开发地区儿童少年品德与家庭德育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中小学生品德得分随年级增长反而逐渐下降”。说明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运用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使学生接受道德事实、道德价值思想,通过养成性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与儿童道德发展特点相匹配的。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由于小学生思想单纯,辨别是非、美丑、荣辱的能力还很低,比较容易轻信他人。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学生家长和老师要在思想道德方面对学生多进行积极正面的影响。
小学生思想简单,在道德认识上自然会表现出表面性、肤浅性和从众性,也就是说,小学生还不善于从道德观点、道德动机和原则上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品德,往往以具体的行为表现为依据去认识别人的品行如何;在道德评价方面,往往以教师、家长和成人的评价为转移,很少有自己的主见。依据美国道德社会心理学家鲍德温个体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属于客观的或非二元主义阶段,不能确定和辨别一件坏事对谁来说是坏的。
毫无根据的认为,对他人有价值的事物对自己同样有价值;或自己对某事物所作的评价也应该是他人对该事物的评价,一个行动的价值依赖于它产生的结果以及与评价行为不相干的感觉的相似性。(戚万学:《冲突与整合》,第364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研究发现我国小学生集体意识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1)儿童7岁已经开始出现集体意识,小学生只是初步具有把集体与个人的行为动机分化出来的能力。(2)集体观念的形成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大约在9岁前后选择集体行动动机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
(3)小学生在执行集体和维护集体利益的行为方面,选择关于为集体行动动机均占绝对优势;但在关心集体荣誉的行为方面,7岁儿童根据行为后果作出判断的人数比例非常多,这种判断在其他年龄的小学生身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林崇德、申继亮主编:《小学生心理与教育》,第222页,华艺出版社,1999。)
小学生之所以出现如此情况,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经验贫乏,对客观现实的社会关系和道德规范还属于不知或知之甚少。随着年龄的增长简单会变得复杂,表面性会变得愈加深刻。
小学生不仅思想认识肤浅,而且范围狭窄,并带有幻想;道德行为缺乏坚持性。有人以小学生能否自觉遵守道德规则,把抑制自己愿望作为是否形成道德信念的指标,研究道德信念形成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1)1~2年级小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
(2)3~4年级小学生出现初步的道德信念,表现在小学生有了明显的完成作业和保持良好的纪律的道德愿望,但是,这些道德愿望的自觉性还是很差。(3)5年级小学生开始表现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坚定性的道德信念。
为了取得优良成绩和保持良好纪律,他们完成作业和遵守纪律,但他们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和有系统的。(林崇德、申继亮主编:《小学生心理与教育》,第222页,华艺出版社,1999。)
人的信念与人的道德认识有关,更与人的意志品质相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儿童在道德知识上没有问题,可在行为上表现出幼稚,缺少坚持到底的精神。
在小学管理中也会发现,学校的值周老师或学生的监督作用非常大,有些儿童常常是老师在与不在不一。
4.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手册家长意见和建议怎么写
版本一:***这学期的进步很让我们高兴,这次考试得益于老师的教导,不过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孩子有时懒惰,希望老师在今后能给予我的孩子更多的督促和指导,争取更快更大的进步
版本二:老师指明的不足之处,我们会在平时的生活方面多加关注并慢慢的引导他,争取在下学期能有很大的改变。当然我们会在以后和老师交流方面更加的沟通,孩子也会努力。谢谢老师在这一学期对孩子的精心培养与照顾,顺祝:各位老师,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版本三:首先要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我们一定配合老师做好我们家长的那份工作,改正孩子身上不足的地方,让他全面得到发展。
版本四:我们对老师在教育和管理上没有意见,对老师的工作支持和理解,在孩子身上也看到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作家长的很欣慰,在这里对老师们说声:辛苦了!谢谢。
版本五:对一直以来照顾和关心孩子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在新学期里老师和我们做家长的经常交流,加强对孩子性格方面的引导,最后祝福老师们新年愉快,事业有成。
版本六:首先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培育,学期中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很真实,正确反映了孩子的不足之处,有待于我们家长更应该关心孩子的成长,让我们共同进步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小学生品行发展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