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得了大肠杆菌怎么治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肠道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水肿病三种,以发生肠炎、肠毒血症为特征。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1~7日龄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肠道传染病。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引起的 10~30日龄左右仔猪多发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腥臭的灰白色粥样稀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仔猪黄痢
临床上以剧烈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便、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剖检常有肠炎和败血症,有的无明显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一般在24小时左右,长的也仅有1~3天,个别病例到7日龄左右发病。仔猪出生时正常,窝内发生第一头病猪,一两天内同窝猪相继发病。最初为突然腹泻,排出稀薄如水样黄色至灰黄色粪便,混有小气泡并带腥臭,随后腹泻愈加严重,数分钟即泻一次。病猪口渴、脱水,但无呕吐现象,最后昏迷死亡。预防: ①仔猪出生立刻口服庆大霉素一毫升或使用杀痢王擦剂一支。 ②综合性措施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母猪分娩时专人守护,把母猪**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干净。用以防止产后感染和仔猪黄痢,产前、产后各一周在母猪饲料中拌入利高霉素预混剂,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治疗: ①用粘杆菌素注射液肌肉注射0.1ml/kg,每日2次。 ②在母猪料中添加白头翁类中药通过母猪过奶。 2.仔猪白痢 流行特点 本病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7日龄以内及30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本病的发生与各种应激有关,如没有及时给仔猪吃初乳,母猪奶量过多、过少与奶脂过高,母猪饲料突然更换、过于浓厚或配合不当,圈舍污秽,冬、春季节气温骤变,阴雨连绵或保温不良均易诱发此病。且一头发生后,同一窝的仔猪相继发生。此愈彼发,拖延十余天才停止。 临床症状 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以至黄色粥状有特殊腥臭黏腻的粪便。体温和食欲一般无明显变化。病猪逐渐消瘦,发育迟缓,拱背,行动迟缓,皮毛粗糙无光、不洁,病程2~3天,除少数发病日龄较小的仔猪易死亡外,一般病猪病情较轻,易自愈。预防: 由于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使用疫苗预防效果并不理想,药物预防可参照仔猪黄痢的预防方案。 治疗: ①治疗可参照黄痢的方法! 3.仔猪水肿病 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眼睑或其它部位水肿、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肥胖幼猪,以4月~5月和9月~10月较多见,特别是气候突变和阴雨后多发,发病率约5%~30%,病死率达90%以上。由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粪便排出病菌,污染饲料、水和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生过仔猪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近年来本病又有新的流行特点,首先发病日龄不断增加,80~100斤的猪都有水肿病发生。其次吃的越多,长的越壮的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据统计,水肿病多发生在饲料比较单一而缺乏矿物质(硒)和维生素(B族及E)的猪群。 临床症状 ①神经症状:盲目行走或转圈,共济失调,口吐白沫,叫声嘶哑,进而倒地抽搐,四肢呈游泳状,逐渐发生后躯麻痹,卧地不起,在昏迷状态中死亡。 ②体温在病初可能升高,很快降至常温或偏低。 ③水肿:眼睑或结膜及其它部位水肿,病程数小时至1天~2天。 有些病猪没有水肿的变化。病程一般为1~2天,个别的可达7天以上。防治要点 预防: ①补硒:缺硒地区每头仔猪断奶前补硒。 ②合理搭配日粮,防止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适当搭配一些青绿饲料。 ③仔猪断奶前7—10天用猪水肿多价浓缩灭活菌苗肌注1—2毫升,可预防本病发生。 治疗: 1 庆大霉素或小诺霉素及维生素b12,肌肉注射,12小时一次。 2口服利尿素每千克体重1毫克或用速尿1—3毫升肌注。
2.如何防治猪大肠杆菌病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从疫区引进种猪。
平时注意饲料、饮水卫生,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环境消毒工作,开始分娩时,最好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猪的**和**,让仔猪尽快吃到初乳而获得初乳抗体,以增强仔猪的抵抗力。
给产前15~20天的怀孕母猪注射疫苗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大肠杆菌疫苗有大肠杆菌的四价灭活苗等。
对本菌有效的药物有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利福平等。母猪产前产后在伺料中加人林可霉素、头孢噻呋钠等能有效地预防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的发生。
对仔猪也可用长效土霉素做三针保健(即仔猪产后3天、7天、21天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同样对预防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的发生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发生仔猪黄痢和白痢时,用利福平等擦剂涂抹于仔猪的背部并配外用的撒剂有良好的效果,当脱水严重时,可用50%葡萄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头仔猪约20毫升,发生水肿时,以镇静、消炎和利尿为治疗原则,常用的药物有:庆大霉素注射液、安乃近注射液、地塞米松及呋塞咪等。
3.猪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蓝耳病的治疗。一、临床特征:
①母猪:发热、厌食,沉郁、昏睡,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咳嗽。妊娠晚期流产、死胎、弱仔或早产。产后无乳,少数病猪耳部发紫、皮下出现血斑。个别母猪可见神经麻痹等症状。
②育成猪:双眼肿胀、结膜炎,有眼屎或脓性分泌物,并出现呼吸困难,耳尖发紫、沉郁昏睡等症状。公猪感染后表现咳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暂时性**减少和活力下降。
③仔猪:以一月龄内仔猪最易感染。体温可达40%以上,呼吸困难,有时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后肢麻痹,共济失调,眼睑水肿,死亡率高达80%。
④猪蓝耳病常继发猪瘟、附红细胞体等病,如果治疗不及时,猪只死亡率较高。
二、防治措施
1、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
养猪地区要及时通过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严格控制病猪的流动,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2、开展紧急免疫工作:
蓝耳病疫情中常同时伴有猪瘟发生,有蓝耳病存在的地方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下降。因此,要加强猪瘟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户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保证质量,可适当增加剂量,注意接种消毒,防止免疫失败或人为传播疫源。另外,根据各场实际,积极做好口蹄疫、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建议使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
3、积极做好对症治疗:
1)母猪分娩前20天连用数天水杨酸钠或阿司匹林等抗炎性药物,以减少流产;
2)母猪分娩前后各一周喂服氟甲砜霉素或支原净+金霉素,以减少细菌性继发感染;
3)对发病母猪,则应推迟一个泌乳期配种;
4)对初生仔猪可补给电解质、葡萄糖,对仔猪断奶前后、转群等,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金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及时淘汰、无害化处理无治疗价值的病仔猪;
5)对年龄较大的发病猪,可用安乃近和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4.加强养猪场/个体户的饲养管理:
加强环境消毒,实行带体消毒,保持饲养用具的清洁,减少饲养密度,通风、降温,改善猪舍环境。调整日粮,对病猪饲喂高能量饲料、青绿饲料,提高维生素含量5-10%(其中维生素E可提高100%,生物素可提高50%),矿物质5-10%(Fe、Ca、I、Se、Mn),注意氨基酸平衡。
5.防止猪群流动:
发病期间停止猪只出售,停止从外地购猪,隔离治疗病猪,场内健康猪群应努力做到停止或少移动,减少疫病传播机会。
三、防治小结
综合性的防疫措施及疫苗免疫是控制和减少蓝耳病发病的有效途径。在生产过程中,一要加强检疫,杜绝引种及购买仔猪时从疫区带入病毒;二要严格执行隔离和消毒制度,注意建立无病清净猪场;三要实行产房隔离,哺乳仔猪应尽早断奶;四要对育肥猪采取“全进全出”制度,猪出栏后彻底消毒猪舍;五要注意区分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不同使用特点,给无病猪场的猪打疫苗时,应该选用灭活疫苗,而给已有猪患上蓝耳病的猪场中的猪打疫苗时,必须选用弱毒疫苗。
猪蓝耳病往往会继发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猪附红小体等疫病。因此,猪场一旦感染蓝耳病,除对死胎、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清洗消毒猪舍外,还应给病猪投喂高能量饲料、维生素和足够的电解质,母猪临产前宜混饲阿司匹林。治疗病猪时,应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同时,根据不同继发感染病症对症下药。
针对发病猪用:双黄连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干扰素注射液,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都有很好疗效。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磺胺类,头孢类药物肌肉注射,可有效防止继发感染。加Q
4.猪大肠杆菌病有怎样的特征
大肠杆菌是猪后段肠道常在菌,但是有一些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
猪的大肠杆菌病,按其发病日龄分为三种,生后几天发生的仔猪黄白痢。2~3周龄发生的仔猪白痢,6~15日龄发生的猪水肿病。
仔猪黄白痢:经常发生于出生后一周以内,以1~3天最为常见,随日龄增加而减弱,7日龄以上很少发生,同窝的仔猪发病率90%以上,死亡率很高,甚至全窝死亡。 仔猪白痢:10~30日龄的仔猪发病多,以2~3周龄较多发,1月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生,发病率50%,而死亡率低。
一窝仔猪中发病有先后,拖延时间较长,有的窝发病多,有的窝发病少,或不发病,症状轻重不一。 猪水肿病:常见于断奶后不久的仔猪,肥胖的猪最容易发病,育肥猪和10天以下的猪很少见,在某些猪群中散发,有时呈地方流行,发病率一般在10%~30%以下,但是病死率很高,大约90%。
5.猪大肠杆菌病的内容有什么
猪大肠杆菌病是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的总称。
病因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杆 菌,有鞭毛、无芽孢、能运动,但也有无鞭毛不运动的变异株。少 数菌株有荚膜,多数无菌毛。
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出隆起、光滑、湿润的乳白圆形菌落;在麦康凯和远藤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 在伊红蓝琼脂上形成带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能致仔猪黄痢或水肿 的菌株,多数可溶解绵羊红细胞,血琼脂上呈P溶血。
、本菌的血清型甚多,根据菌体抗原、鞭毛抗原(H)及荚 膜抗原(K)等不同,构成不同的血清型。已确定的大肠杆菌抗 原有171种,H抗原56种,K抗原80种。
根据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致病性的不同.。
6.猪大肠杆菌病表现形式及临床特点是什么
猪的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肠道传染病。
常见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三种类型,以严重腹泻和毒血症为特征。仔猪黄痢又称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潜伏期短,短的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即可发病,一般不超过1周。个别猪只突然发病死亡,其他仔猪相继出现腹泻,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在病猪和病死猪的肛门附近常粘有黄色粪便,圈舍内到处可见患病仔猪排出的黄色稀粪,最后仔猪因脱水、消瘦、昏迷而死亡。
感染仔猪发病率可达到90%以上,仔猪黄痢死亡率高,有的可达100%。剖检尸体仔猪严重脱水,胃肠道膨胀,内有多量黄色液体状内容物和气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有弥漫性出血点存在,心、肝、肾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小的凝固性坏死灶,脾淤血等。
仔猪白痢又称为迟发性大肠杆菌病。 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生腹泻,体温正常,圈舍内随处可见有白色、灰白色并带有腥臭味的粪便。
病程2~3天,大多数能自然康复,死亡率较低。剖检可见病死猪外表苍白、消瘦脱水,胃内有凝乳块,肠内有黄白色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出血。
仔猪水肿又称为猪胃肠水肿,本病的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高,以体质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最早发生,其发生主要与词养管理和天气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病猪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0~40。
5T,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共济失调,静卧时,病猪四肢呈游泳状,站立行走时就像喝醉酒一样摇摆不定。捕捉时病猪叫声撕哑,病猪先拉稀而后便秘。
本病最特殊的表现是在眼睑、面部水肿,有时波及到颈部和腹下。病理剖检可见各个脏器水肿,特别是胃壁和肠系膜尤为明显,切开呈胶冻样水肿,小肠黏膜肿胀出血。
全身淋巴结有水肿、充血和出血的变化,心包和胸腔积液,暴露在空气中一定时间变成胶冻状。
7.猪大肠杆菌病是怎么回事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一系列疾病的 总称,其病型复杂多样,但其主要侵袭幼畜、幼禽和幼儿,导致严重 的腹泻和败血症。
成年动物除发生**炎及子宫内膜炎等局灶性 感染外,一般对本菌有抵抗力,很少引起原发性疾病;但可长期带 菌,成为传染源。猪的大肠杆菌病,按其发病日龄分为三种,即生后数日发生的 仔猪黄痢;2 -3周龄发生的仔猪白痢;6 -15周龄发生的猪水肿 病。
成年猪感染大肠杆菌后主要表现**炎和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的短杆菌,大肠杆菌〇抗原有171 种,H抗原有64种,K抗原有103种。
其互相组合可形成许多血 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许多血清型均可引起猪发病。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治疗结束语怎么写